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飛來”?如何知道風險是否真實
據CNET報導,在過去的一周裡,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已經再次恢復了一個點擊率很高的話題,即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飛來”。其中大多數指的是新發現的小行星2022 RM4,這是一個比其他同尺寸的小行星更接近我們星球的大空間石頭。但從任何實際意義上講,它永遠不會靠近我們的星球。
同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包括2020年1月對另一顆小行星的報導,當時的頭條新聞稱一顆帝國大廈大小的“巨大”小行星正在加速“沖向地球”。
至少這是由俄羅斯政府資助的新聞網站Sputnik當時的報導方式。現實情況是,正如文章在可怕的標題之後所說,小行星2019 UO將在2808194英里(4519351公里)的距離上安全地經過地球。這幾乎是月球的12倍之遠。
但是這就是你在某些真正喜歡可怕的小行星故事的媒體中經常發現的語言類型。這些誤導性的標題和故事利用了科學家用來談論太空天體的詞彙,以及其中一些相同詞彙在日常語言中的內涵。
例如,“近地天體”(NEO)和“潛在危險小行星”(PHA)是天文術語,用於對具有非常具體定義的天體進行分類。如果一顆小行星距離地球460萬英里以內,並且具有一定的亮度,它就會被列入PHA的名單。這實際上只是天文學家創建一個非常大的值得關注的天體目錄的方式。在給予每個小行星這一稱號之前,並沒有對其進行其他評估,以確定其“潛在危險”的程度。
近地天體屬於一個更廣泛的類別。如果離開地球,沿著火星繞太陽軌道的方向旅行,然後在到達紅色星球大約85%的時候停下來,那麼在這個位置和太陽之間的所有東西在技術上都可以被視為近地天體。
對於非科學家來說,當一顆小行星離我們比任何人類走過的地方都要遠的時候,把它稱為”近”似乎很奇怪。但是,在處理宇宙令人震驚的規模時,這當然是有意義的,就像天文學家那樣。那些PHA也是如此。在巨大的空間背景下,這樣稱呼它們是有道理的,儘管大多數PHA在我們的生活中實際上不是潛在的危險。
因此,下一次你看到一個標題,說“巨大的太空岩石威脅著地球”,你可以檢查同樣的來源,以確定你到底應該擔心多少。
CNET記者Eric Mack舉例稱,在2019年下半年,許多媒體開始對小行星2006 SF6的接近發出警報,它在當年11月21日接近地球。從一些頭條新聞來看,這確實是一塊危險的石頭向地球靠近,所以在它要飛過的前一周,Mack查看了歐空局的風險網頁。
歐空局有一個“所有被檢測到有非零撞擊概率的天體”的列表。
當Mack點擊獲取完整的風險列表,並在頁面上搜索2006 SF6和它的目錄號481394時,沒有發現任何信息。這個潛在的行星破壞者似乎沒有進入991個最具威脅的太空天體名單。
接下來,Mack檢查了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研究中心維護的近距離接觸公共數據庫。搜索結果顯示,2006 SF6就在其中。它的確是個龐然大物,估計直徑在919英尺到2690英尺(280米到820米)之間。
這個摩天大樓大小的太空岩石在撞擊時可能會造成一些真正的破壞。但是它的近距離接觸被列為11.23個地月距離。這就像它聽起來一樣:比月球遠11倍以上,或大約270萬英里(430萬公里)。因此這個龐然大物絕對不會威脅到地球。
在2022年的今天,查看歐空局的風險名單,你會發現小行星1979 XB位於名單的首位。這顆小行星在2056年撞上地球的機率不到三百萬分之一。然而,它卻在風險名單上名列前茅。這應該讓你知道如何認真對待任何有關小行星的小報頭條。
然而, Mack稱他的觀點並不是說人們不應該擔心小行星的問題。正如許多恐龍化石和其他地質記錄告訴我們的那樣,來自太空天體撞擊的威脅是非常真實的。但是主要的威脅來自於那些還沒有進入我們目錄的天體。
近年來最重要的撞擊發生在2013年,當時一顆流星撞擊了俄羅斯上空的大氣層,產生了衝擊波,震碎了車里雅賓斯克市的數千扇窗戶。那顆太空石在天空中爆炸之前,之前並沒有人觀察到它。
天文學家使用的技術和工藝已經提高到如此程度,以至於每天都有新的近地天體被發現。這包括一些實際上離地球很近的天體,儘管這些天體往往很小,如果它們真的撞擊我們,可能大部分會在大氣層中燒毀,正如2018年的一個天體
但是我們仍然有盲點,正如2013年的撞擊事件所表明的那樣,所以未來的當務之急不應該是對一些無害的小行星感到恐慌,而是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繼續搜索天空,完成我們的目錄,這樣我們就不會再措手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