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視頻網站起訴賬號出租平台:3毛起租經濟損失過億?
想追劇卻沒有視頻平台VIP賬號,充一個又覺得不划算,怎麼辦?租一個似乎能解決這個問題。過去,多個租號平台以分時、分段的方式,出租視頻平台VIP賬號,並從中牟利。看起來似乎“坐視不管”的視頻平台,其實早已悄悄發起了“反擊”。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多起文書顯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視頻起訴的多家租號平台有了判決結果。
多個租號平台被起訴
根據裁判文書網信息,視頻平台針對租號平台的打擊行動在2021年就已開始。且三大視頻平台的起訴時間、起訴對象高度一致。
最早的判決結果出現於2021年6月。多份判決結果顯示,騰訊、愛奇藝和優酷幾乎同時發起了對安徽刀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租號玩)、湖南南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GG租號)、江蘇獵寶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號租)等多個租號平台的訴訟。
以愛奇藝與刀鋒網絡的訴訟為例。愛奇藝公司發現,刀鋒公司運營的租號玩等平台上,提供愛奇藝會員賬號租賃服務,並從中獲取高額收益。
愛奇藝認為此舉嚴重破壞了其會員管理制度、商業利益及商業模式,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構成不正當競爭。愛奇藝要求刀鋒公司賠償經濟損失790萬元及合理開支10萬元。
幾乎在同一時間,優酷相繼發起了對刀鋒公司、獵寶網絡的訴訟。其對刀鋒公司主張790萬元經濟損失和10萬元合理開支,對獵寶公司主張290萬元經濟損失及10萬元合理開支。
今年9月底,法院對上述案件的二審判決陸續作出,基本以視頻平台勝訴告終。其中,刀鋒公司被判賠償愛奇藝經濟損失200萬元及合理開支3萬元。獵寶網絡被判賠償愛奇藝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3萬元。
“視頻平台起訴租號平台,主要是因為租號平台以分租方式獲利,破壞了視頻平台賴以維繫的盈利模式,侵害的是視頻平台的競爭利益,而不是版權、商標和專利這類知識產權專用權。根據現行法律,這種行為只能定義為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夥人黃陽陽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視頻平台的會員數早已進入增長瓶頸,想要提升收入,只能想辦法提升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同時打擊租號平台,減少“跑冒滴漏”也是必然選擇。
記者發現,目前尚在運營的涉事租號平台,基本已下架或刪除了涉及視頻平台VIP賬號出租的所有內容,僅剩遊戲租號業務尚在運營。
從部分平台尚留存的記錄來看,這些租號平台此前對外出租視頻平台VIP賬號的價格較為低廉。如某租號平台上三大視頻平台VIP賬號的起租價格為0.3元/小時,5小時起租,意味著用戶只需要花1.5元就可使用該賬號5小時。
還有平台推出了賬號包夜,日租、週租等服務。某平台上一個VIP賬號從晚上22點至早上8點出租價格為3.3元,日租和周租的價格分別為5.5元、13.2元。
經濟損失過億?
租號平台出租VIP賬號牟利的行為,無疑會給視頻平台帶來經濟損失,但如何確定經濟損失數額並不容易。
對於賬號出租給視頻平台帶來的具體損失以及上述訴訟案的具體情況,記者聯繫的多家視頻平台均表示,以公開信息為準。
從此前多起訴訟案件來看,視頻平台主張的經濟損失存在多種計算方法,各種計算方法的數字差額巨大。而視頻平台的最終訴訟請求與其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存在巨大的差異。
在起訴刀鋒公司時愛奇藝就提出了三種計算經濟損失的方法:
一是根據其運營的租號玩安卓APP中愛奇藝會員賬號相關商品近期交易總次數,乘以愛奇藝月度會員價格,再乘以侵權持續時間得出經濟損失為8401萬元。
二是根據租號玩安卓App的總下載量為2515.9萬次,假設10%的被訴平台用戶使用愛奇藝會員賬號租賃服務,推算出經濟損失數額為4780萬元。
三是根據租號玩平台的月訂單數1500萬,假設月訂單的1%與愛奇藝會員賬號租賃相關,侵權行為持續時間為32個月,推算經濟損失為9120萬元。
除了刀鋒公司外,愛奇藝起訴南澳網絡旗下4個租號平台給其造成的最大經濟損失為1674萬元;起訴獵寶網絡旗下租號平台給其造成的最大經濟損失為396萬元。
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僅上述3家公司的租號平台,就給愛奇藝帶來了超過1億元經濟損失。而根據愛奇藝財報,2021年全年,其會員服務收入只有167億元。
其他視頻平台在起訴相關公司時,也採用了類似的估算方法。不過,不難看出,這些計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估算,未能被法院全部採納。法院最終結合各租號平台的侵權行為主觀程度、惡性程度、影響等酌情判決。
律師:個人轉借賬號也存風險
租號平台得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視頻平台VIP賬號可以同時登錄多個設備的特點。
目前,騰訊與愛奇藝均規定,同一個VIP賬號最多可登錄終端上限為5個,一個賬號最多可在2台終端上同時播放。優酷則規定同一會員賬號只允許本人在最多3個小屏設備(手機、Pad)上使用。
這意味著,租號平台至少可以同時將VIP賬號同時租給2個人使用,從中牟利。而這種行為明顯與視頻平台的要求相悖。
目前,三大視頻平台均在會員VIP服務協議中明確指出,用戶不得將VIP賬號借用、租用、售賣、分享、轉讓給其他人使用。
目前,三大視頻平台雖然只起訴了租號平台,但在賬號出租交易的過程中,還涉及賬號的出租方和購買方。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偶爾有臨時向親友“借用”賬號的經歷。
那麼,個人出租或借用視頻平台的VIP賬號,是否存在相關法律風險?
對此,黃陽陽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了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經營者”,即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出租賬號和購買賬號的個人通常是消費者,因此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所指向的侵權主體。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個人可以隨意出租或借用賬號。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司斌斌律師告訴記者,出租賬號者、購買賬號的用戶,作為視頻平台的用戶,同樣應遵守和視頻平台之間的用戶協議,若平台要求用戶承擔違約責任是沒問題的。
“但視頻平台若主張侵權責任,其作為原告舉證責任較高,損害後果難以客觀計算或金額過低,所以視頻平台一般傾向於選擇向用戶追究違約責任,而非追究侵權責任。“司斌斌表示。
黃陽陽也表示,視頻平台和用戶之間存在協議,明確約定了用戶不得分享、出租VIP賬號,用戶違反平台協議分租賬號是一種違約行為。
“視頻平台不僅需要投入巨資購買影視版權,還需負擔服務器、帶寬等其他較高的成本。目前視頻平台主要依靠會員服務費和廣告費等方式盈利,用戶分享、出租VIP賬號,勢必會減少視頻平台的收入,長此以往,視頻平台可能難以維繫。”黃陽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