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疫苗防住所有新冠變異株,可能嗎?
逃逸能力再升級,新冠病毒新變種BF.7來了。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出警示,BF.7幾週內或成主流。我國多地已出現BF.7。有研究認為,它比BA.5多出的新突變幫助它更能逃逸中和抗體,是目前免疫逃逸能力最強的變異株。
資料圖。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新冠病毒一變再變,疫苗激發的中和抗體效力一降再降。針對這一問題,10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由於新冠病毒本身的特性造成的。要對付這樣的病毒,科學家始終在努力研製安全、有效、可及、可控的高質量疫苗。
“奧密克戎之前,6-8個月出現一個新的主流變異株;奧密克戎之後,2個月左右就會更新主流的奧密克戎子變異株。” 神州細胞集團董事長謝良志表示,新冠病毒變異能力在加強,僅能對付一種毒株的疫苗,很難防住感染。
那麼,有沒有可能研製出一個疫苗防住所有變異株,讓新冠病毒即便是孫猴子也難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呢?
現在的疫苗效果為什麼打了折扣?
“研發疫苗的初心一直是希望能夠防感染。”高福說,但大家已經看到新冠病毒確實跟其他病毒不一樣,突破感染較明顯。
那麼,當前疫苗效果遇到多個病毒變異株為什麼會“打折扣”?高福解釋,當前疫苗設計絕大多數針對病毒表面突起蛋白的頂端(S蛋白的RBD區)設計,而目前看,新冠病毒最善變的也是這個區域。
“只針對RBD區設計的疫苗,有天然不足。”神州細胞集團董事長謝良志也認為,RBD蛋白太小,比全長刺突蛋白的三聚體蛋白分子量小約20倍。病毒變異後,關鍵表位產生突變,使原始株疫苗針對該表位激發的中和抗體失效,當前疫苗防感染、防傳播、防發病效果不夠理想。
此外,RBD區的T細胞表位較少,疫苗激發出來的T細胞不夠。“T細胞對於免疫也很重要。”謝良志解釋,一旦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有了“根據地”,需要T細胞殺死被感染細胞,“團滅”裡面的病毒。同時,免疫記憶、長效免疫也都需要喚醒體內細胞免疫。
以不變應萬變,可能嗎?
一防多,究竟能不能行?高福說,想要一防多,就需要換一個“靶子”或者多找幾個“靶子”激發免疫。多價疫苗、廣譜疫苗、通用疫苗都有自身的“一防多”策略。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介紹,在多價疫苗方面,我國目前已有9款多價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神州細胞研發的二價和四價重組蛋白疫苗、國藥中生研發的三價和四價疫苗進展相對較快,均已開展3期臨床試驗。
“一個能廣譜防多種變異株的疫苗應該是這樣的:既能誘導產生針對多種關鍵突變表位的中和抗體,還能誘導殺傷性T細胞反應。”謝良志說,具體到研發工作上,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高仿”出病毒全長S蛋白抗原,使其更逼近天然、更穩定、質量更均一,疫苗就能激活更多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
採用全長S蛋白天然三聚體結構抗原,神州四價疫苗研究數據顯示,其激發的中和抗體稀釋2000多倍仍具有殺滅奧密克戎活病毒的能力,且誘導出更多的T細胞。
“臨床研究表明,單價疫苗、二價疫苗、四價疫苗的廣譜性依次增強,有望達到預防現有主流毒株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多種主流毒株的目標。”謝良志說。
鮮為人知的疫苗“黑科技”
除了做“加法”,將不同的“高仿”毒株抗原集合到一個疫苗中形成多價疫苗,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先進疫苗研發策略。
“如果我們能製造出一個假的病毒,’肚子裡’沒有遺傳序列,外面是各種變異株的不同’刺突’,這樣的疫苗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高福解釋,這就是“馬賽克”納米顆粒疫苗。
據介紹,在廣譜疫苗方面,科研攻關組圍繞“馬賽克”納米顆粒疫苗、S蛋白保守區域抗原疫苗、環狀RNA疫苗3種研發策略,正會同有關部門遴選國內優勢研發單位,全力推進廣譜疫苗的研發工作。
用“馬賽克”的手法製造疫苗仍具有很大工藝性挑戰。“最大的問題是’刺突’的佔比,疫苗要注射到人體,必須是均一的,打到你身體里和我身體裡的疫苗要一樣。”高福說,但當前工藝難以控制“顆粒”表面的刺突配比。
另兩種疫苗研發策略也為廣譜疫苗提供了寶貴的設計思路。比如S蛋白保守區域抗原疫苗就是“換靶”,原來的靶子總是變,那麼就換成病毒一直“保守”的部分作為抗原。“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中這一段激發的抗體卻很少。”高福說,這個策略也有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尚需持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