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腦結構不固定:科學家發現抑鬱症治療可增加大腦連接性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成年人的大腦結構通常是無法快速變化的。然而,一項新研究現在發現這不是真的。在這項新研究中,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表明,抑鬱症的住院治療可以導致大腦連接性的增加。此外,那些對這種治療反應良好的人比那些沒有反應的人顯示出更大的連接性增加。
首席研究員Jonathan Repple教授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大會上介紹了這項工作。
他說:“這意味著嚴重臨床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結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固定,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大腦結構,大約6週。我們發現,如果這種治療方法能導致大腦連接性的增加,那麼它在解決抑鬱症症狀方面也是有效的。這給那些認為沒有什麼可以改變,他們必須永遠帶著疾病生活的病人帶來了希望,因為疾病在他們的大腦中已經’定格’了。”
在德國明斯特大學工作的科學家們研究了109名嚴重抑鬱症(重度抑鬱症)患者,並將他們與55名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比較。使用核磁共振掃描儀對參與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該掃描儀的設置是為了確定大腦的哪些部分與其他部分進行交流,以此來測量大腦內的連接水平。然後,這些病人接受了抑鬱症治療,一些人接受了電休克療法(ECT),一些人接受了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還有一些人接受了所有療法的組合。治療結束後,研究參與者被重新用核磁共振掃描來測量大腦連接的數量。他們還被重新測試了抑鬱症的症狀。
Repple教授(現為法蘭克福大學預測性精神病學教授)說:“我們發現,對抑鬱症的治療改變了大腦的基礎設施,這與之前的預期相反。接受治療的病人顯示出比治療前更多的連接。此外,那些對治療表現出最大反應的人比那些表現出很少反應的人發展了更多的新連接。第二次掃描顯示在健康對照組中沒有時間效應,這支持了我們的發現,即我們看到了與疾病有關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這種疾病的治療。”
“我們發現這些變化只發生在6週左右的時間內,我們對反應的速度感到驚訝。我們沒有解釋這些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也沒有解釋為什麼它們會在如此不同的治療形式下發生。”
荷蘭奈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Eric Ruhe博士在評論時說:“這是一項非常有趣的、難以執行的研究,作者通過重複核磁共振掃描,揭示了接受抑鬱症治療的患者的結構連接性隨時間的變化。”
“結果與我們目前的信念非常一致,即大腦在(甚至是短時間)內的適應性比以前認為的要靈活得多。事實上,治療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所引用的一個主要想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可塑性變化。這已被提議作為抗抑鬱藥、心理治療和電休克療法的一個共同機制。然而,闡明哪些變化是對治療的反應或抑鬱症的緩解所必需或特定的研究數量有限。此外,下一個問題是,不同的治療方法是否有可能專門改變目標的大腦網絡,或者反過來說,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本研究中測量的大腦網絡的干擾來選擇哪種療法會有幫助。”
“觀察到的隨時間變化不能與某種形式的治療聯繫起來,這是一個遺憾,但正如作者自己所建議的,這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首先,這些結果應該在獨立的樣本中進行複制,希望這很快就會發生。其次,對這種方法的進一步闡述將是令人生畏的,應該得到堅定的支持,因為這項工作可能有助於彌合目前神經科學和循證病人護理之間的差距。”這是一個獨立的評論,Ruhe博士沒有參與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