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狂歡褪去美國自動駕駛開啟大退潮
作為當前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裡的“低調王者”, 英特爾旗下Mobileye的上市原本應該是今年美股市場最受矚目、以及規模最大的IPO事件。在它上月底啟動上市計劃之後,這兩天,熱度突然暴漲:並不是它突然有了什麼重大技術進展,而是大家發現它的估值出現了驚人的暴跌。
文|Juny 編輯|VickyXiao
根據今天英特爾最新發布的公開文件,此次Mobileye的IPO估值約159 億美元,發行價將在每股18 美元至20 美元之間。但要知道,去年年底Mobileye的估值高達500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Mobileye的估值就蒸發了超過340億美元(約2450億人民幣)。而159億美元的估值幾乎跟5年前英特爾收購Mobileye所花的153億美元相差無幾。
實際上,不僅僅是Mobileye,目前已經上市的自動駕駛上市公司們都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有的股價跌到打一折、有的車輛大規模召回、有的技術進展停滯……曾經風光無限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們,很多都已掙扎在關門的邊緣。
|即使暴跌,自動駕駛“老大哥”也要逆風上市
Mobileye此次近乎腰斬的IPO估值多多少少看起來有些“冤”。
如果它選擇在去年或前年上市,輕鬆500億美元市值應該不成問題。畢竟,想當年像Nikola、Rivian那種IPO時都還沒有造出一輛車的“PPT概念車企”,市值都能輕鬆衝破300億甚至800億美元,Mobileye的實力在行業裡都是有目共睹。
1999年,當如今大部分的新造車企業的創始人們還在玩泥巴的時候,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教授Amnon Shashua就在以色列創立了Mobileye。
圖片來自mobileye官網
當時他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給公司取名Mobileye,是希望通過技術給汽車裝上“眼睛”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和提高汽車的智能性。2007年,Mobileye首次推出了EyeQ系列芯片及配套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並被裝配到了在了寶馬、通用、沃爾沃等知名車企的系統中。
此後幾年,Mobileye走上了大規模商業化的道路,2013年10月,Mobileye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台大關。緊接著,2014年,Mobileye以80億美元的市值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日漲幅接近50%,創下了以色列歷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記錄。
2017 年,準備在大力發展自動駕駛的英特爾以每股63.54 美元、總價值153 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Mobileye,Mobileye也從紐交所退了市。幾年來,英特爾一直把Mobileye作為自己的業務重點在發展和培育,不僅將原公司的激光雷達團隊併入了Mobileye,2020年還斥9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城市交通數據公司Moovit,進一步拓展了Mobileye的研發生態。
圖片來自英特爾官網
截至今年7月,Mobileye的解決方案已安裝在約800款車型、超過1.17億輛汽車上,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據會翻一倍,Mobileye是當之無愧的ADAS領域的老大。因此,相較於近幾年那些打著自動駕駛和新能源幌子來大肆融資的公司來說,Mobileye絕對算得上是靠實力說話。
所以去年年末,英特爾宣布Mobileye上市計劃時,市場曾給出了高達50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但如今不到一年,由於當前科技IPO市場正面臨近20年來最嚴重的低迷,讓Mobileye的熱度也隨之大幅下降。
根據Refinitiv的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只有14家科技公司成功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相較於去年同期水平下降了90%。即便是成功IPO了,這些公司的表現也非常差,約85%的公司交易價格低於發行價。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讓Mobileye逆勢上市,英特爾顯然需要很大的勇氣。分析顯示,英特爾著急讓Mobileye上市可能跟需要疏解目前備受挑戰的經營現狀有關。今年以來英特爾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超過50%,近幾年來英特爾的主營業務受到了AMD和英偉達等後起之秀的猛烈衝擊,而Mobileye可以說是英特爾分項業務中少有的還在持續增長的業務。
圖片來自谷歌
此次Mobileye的目標是募集8.2 億美元。英特爾CEO帕特•蓋爾辛格此前曾表示,這些募集到的資金將被運用於建造更多的芯片工廠。
Mobileye計劃在10月26日開始IPO交易。作為今年屈指可數的重磅項目,Mobileye的表現不僅將直接影響母公司英特爾,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前市場的信心。
|一批自動駕駛公司開始“裸泳”
在過去這幾年的造車潮中,美國市場上湧現了一大批新能源和自動駕駛企業。創業者們前赴後繼地用著要讓汽車改變世界的宏大理想,吹出了一個個光鮮亮麗的泡泡。
但隨著資本市場從瘋狂回歸冷靜,這些公司的實際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開始原形畢現。
其中最近最離譜的故事當屬Nikola。這個曾經市值超過340億美元、IPO當日暴漲了104%,曾揚言要跟特斯拉“二分天下”的美國造車公司,上週五,其創始人Trevor Milton被正式宣判被判三項欺詐罪成立,並將最高面臨20年的監禁。Nikola所謂的氫能驅動和自動駕駛,到最後證明不過就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Nikola的操作有多讓人窒息呢?比如在氫燃料電池卡車Nikola One的展示會上,那車並沒有天然氣動力渦輪機和燃料電池,點亮車燈實際上是由工作人員在後台插電操作。
再比如他們展現的其原型卡車2018年上路的視頻,當時大家都以為他們將自動駕駛應用在了卡車的上,但沒想到卻只是了利用牛頓力學,將卡車拖上很長低坡度山坡,然後讓它自動“滑”下去,從而製作Nikola One電動卡車運動宣傳片。
圖片來自Nikola官方
截至目前,Nilkola的股價已經暴跌了超過90%,從2020年6月超過90美元/股的高點已經跌到瞭如今的2美元/股,將很有可能走入退市危機。其創始人Trevor Milton也將面臨最高二十年的監禁。
除了Nikola之外,有亞馬遜在身後坐鎮的另一家造車明星Rivian最近也麻煩不斷。最近,Rivian表示由於所車輛可能存在緊固件鬆動問題,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駕駛員失去轉向控制,因此決定召回約13000輛汽車,這個召回數量幾乎涵蓋了Rivian此前所有已售汽車。今年以來,Rivian截至目前也才僅生產了14317輛新車。
目前,Rivian已收到7份上述缺陷問題報導,並已向相關用戶發送召回通知。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今年Rivian首次進行車輛召回。自去年年底開始量產汽車以來,Rivian已先後召回了三次所售車輛:今年5月份,因車輛可能導致乘客安全氣囊失效,Rivian召回約500輛汽車;8月份,因部分車輛安全帶固定不當,Rivian召回200輛汽車。而本次召回,則是Rivian規模最大的一次。
圖片來自路透社
這樣高頻率的召回也讓市場對於Rivian的造車技術充滿了質疑。畢竟作為一個在上市當天就突破了1000億市值、排名全球車企第六的新車企,這樣的數據委實難看。
亞馬遜在投資Rivian上目前似乎也栽了大跟頭。今年一季度,亞馬遜發布了有史以來最難看的一次財報。披露淨虧損高達38億美元,為亞馬遜2015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而虧損主要是由於投資電動汽車企業Rivian的投資所導致的,在過去一個季度裡,亞馬遜因為Rivian的投資共計虧損了76億美元,直接將整體利潤拉為負數。
|自動駕駛行業快速降溫,開啟優勝劣汰淘汰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整體都在一個去泡沫化的進程之中。最近,Crunchbase 對14 家近幾年上市的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技術的公司進行了追踪,結果發現這些公司在上市後的平均跌幅都超過了80%。
其中表現最差的企業包括自動駕駛卡車開發商Embark、LiDAR 技術公司Velodyne Lidar和Quanergy,這三家公司下跌超過95% 或更多。
圖片來自於Crunchbase
以Embark Technology 為例,這家矽谷公司主要的產品是為自動駕駛卡車提供動力的軟件,去年11月Embark通過SPAC 合併上市,估值一度達到約60億美元,其投資者都是Tiger Global和Sequoia Capital這樣的頂級風投。IPO當天它成功籌集了6.14 億美元的公開募股資金,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但如今,距首次亮相不到一年,Embark股價已經較較首發價下跌了97%。其估值甚至已經低於了其上個季度末的現金儲備。而Velodyne和Quanery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已經徘徊在1美元上下。為了不陷入退市危機,Quanery和Embark今年都相繼進行完成了反向股票拆分。
實際上,這些自動駕駛公司在上市時幾乎都全部都處於虧損狀態,至今它們中的大部分也都沒有盈利。簡單來說,此前大部分投資者都並沒有在做價值投資,而是跟著狂熱的炒作情緒於押注大規模技術轉變的未來潛力。比如在Rivian上市時,還沒有造出一輛車其市值就已經超過了福特、寶馬等。
當如今市場一步步入寒冬,這些一直在虧錢的自動駕駛公司也成為了最先被拋棄的對象。
泡泡吹得再大、再炫目,如果它裡面空無一物,到最後都是一戳即破。當前,一場自動駕駛的大洗牌正在開啟,PPT講故事的狂歡正在過去,到最後誰能留下還算是要靠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