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容易患抑鬱症?研究揭示背後的科學原理
根據一項新研究,素食者的抑鬱症發作次數大約是肉食者的兩倍。這項研究發表在《情感障礙雜誌》上,是基於巴西的調查數據。它與以前的研究相吻合,這些研究發現不吃肉的人的抑鬱症發病率更高。然而,新研究表明,這種聯繫的存在與營養攝入無關。
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大約5%的美國人口認為自己是素食主義者。女性吃素的可能性比男性高50%左右。認為自己是自由派的人比保守派或溫和派更有可能成為素食主義者。
看一下飲食和特定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並假設前者通過某種形式的營養缺乏導致後者,這似乎很直接。
然而,新的分析考慮了廣泛的營養因素,包括總熱量攝入、蛋白質攝入、微量營養素攝入和食品加工水平。這表明,素食者中較高的抑鬱症發病率並不是由他們飲食中的營養成分造成的。
那麼,什麼可以解釋素食主義和抑鬱症之間的聯繫?是否有一些非營養性的機制使前者導致後者?還是這種關係完全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
素食主義和抑鬱症之間存在聯繫的原因可能有多種。
首先,有可能是抑鬱症導致人們更有可能成為素食主義者,而不是相反。抑鬱症的症狀可能包括對負面想法的反芻,以及內疚的感覺。
假設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同樣有可能遇到屠宰場和工廠化養殖的令人不安的事實,那麼抑鬱症患者可能更有可能反芻這些想法,更有可能為自己在創造需求中的角色感到內疚。
在這種情況下,抑鬱的素食主義者這樣想並不一定是錯的。雖然抑鬱症有時被定性為具有不切實際的消極看法,但有證據表明,輕度至中度抑鬱症患者對不確定事件的結果有更現實的判斷,對自己的角色和能力有更現實的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肉類生產中確實存在對動物的殘酷對待。而這確實是由消費者對廉價肉類的需求造成的。有時在工廠化養殖中,動物真的受到了殘忍的對待。
第二,堅持素食有可能會因為營養以外的原因導致抑鬱症。即使素食中沒有缺乏”快樂的營養素”,也可能是放棄肉食通過其他方式導致抑鬱症。
例如,食用素食可能會影響一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和對社會活動的參與。事實上,它有時與嘲笑或其他形式的社會排斥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研究是基於在巴西收集的調查數據,巴西是一個以肉食重的國家而聞名。一些調查數據指出,近年來巴西的素食主義急劇增加,從2012年的8%上升到2018年的16%。然而,最近的論文調查了超過14000名巴西人,發現只有82名素食主義者。
人們不禁要問,在印度或其他素食主義更像是一種社會規範的國家,是否會觀察到素食主義和抑鬱症之間的相同聯繫。更重要的是,隨著英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素食主義比例的增加,我們是否會看到這種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最後,有可能素食主義和抑鬱症都沒有導致對方,但兩者都與一些第三因素有關。這可能是任何數量的與素食主義和抑鬱症相關的特徵或經歷。
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成為素食主義者,也更有可能經歷抑鬱症。然而,巴西的研究將性別考慮在內,排除了這個特殊的第三變量。
有一個變量沒有被研究,但似乎與素食主義和抑鬱症都有聯繫,那就是接觸到肉類工業的暴力圖像。防止對動物的虐待是素食主義者最常提到的避免吃肉的理由。
像《Dominion》和《Earthlings》這樣描述肉類工業的殘酷行為的紀錄片,不能輕易地被描述為感覺良好的電影。人們很容易想像,一個消費了這種媒體的人既會成為素食主義者,尤其是當大多數人選擇另眼相看的時候,會變得很沮喪。
相反,素食者的社會經歷可能導致抑鬱,抑鬱可能導致成為素食者的可能性增加,或者素食主義和抑鬱可能是由第三個變量引起的,例如接觸到暴力的肉類工業圖像。
本文首次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