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著“銀行”大旗的伯南克拿諾貝爾經濟學獎有爭議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美國經濟學家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維格。曾在美國經濟危機期間擔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赫然在列,這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通貨膨脹高企的當下,引發關注。
為何是伯南克?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稱讚3位經濟學家在“銀行和金融危機”領域的卓越貢獻,認為他們的研究極大提高了人們對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的作用的理解。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托雷·埃林森表示,“獲獎者的見解幫助人們提高了防止陷入嚴重危機、同時避免昂貴救援的能力。”其中,伯南克主要分析了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他揭示了經濟危機中發生的銀行擠兌如何成為經濟危機加劇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波士頓學院經濟學教授彼得·艾爾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要的是要記住,儘管本·伯南克最為知名的是美聯儲前主席,但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學術經濟學家。”與其他兩位獲獎者的研究一樣,他的研究強調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如何成為整個經濟不穩定的根源。3位研究人員都從理論的角度闡明了這個問題:只要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使用“部分準備金”運作,就會在持有長期資產的同時發行短期負債。這3位研究人員還展示了這些問題是如何在整個經濟史上反復出現的——從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直到今天。
經濟圈有不同聲音
本·沙洛姆·伯南克,1953年12月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奧古斯塔。他的父親是藥劑師兼職劇場經理,母親曾是小學老師。伯南克於1975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伯南克入職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那裡,他任教6年。1985年,伯南克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展開了他長達17年的教授生涯。在此期間,他時不時在各級儲備銀行、美聯儲工作、調研,可謂積攢了豐富的實戰經驗。2002年,他正式告別普林斯頓,進入美聯儲,擔任美聯儲理事會成員。3年之後的2005年,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幾個月之後,他被任命為美聯儲主席。此後,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一直到2014年。2014年2月,伯南克加入了布魯金斯學會。
據報導,伯南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將他的研究付諸實踐,在他的任期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不到1萬億美元飆升至4萬億美元以上。經濟學界對伯南克褒貶不一。有人稱讚他拯救了美國經濟;也有人認為美國如今依然在為他當年的政策“買單”,未能從中恢復。
伯南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阿爾伯特·愛德華茲接連發布推文,批評伯南克領導下的美聯儲“無能”。推文稱,伯南克對大蕭條的分析中,沒有對20世紀20年代後期的信貸泡沫在導致蕭條中的作用進行任何分析,“難怪他疏忽了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信貸泡沫。”卓豪聯合創始人斯里達爾·文布則稱之為“央行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破產時刻”。
作為學者的艾爾蘭評價含蓄。他說,雖然伯南克的學術成就突出,但是他作為美聯儲前主席是否應得到嘉獎還很難確定。從好的方面來說,伯南克幫美國經濟度過了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經濟衰退雖然很糟,但還沒有大蕭條那麼糟。“然而,我們也看到,在前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和格林斯潘任期之內出現的經濟穩定期之後,在其繼任者伯南克、耶倫和鮑威爾的領導下,經濟發展和通脹都出現了更大波動。造成這個結果到底是由於運氣不佳還是政策決定不當,還未有定論。所以,在我看來,部分答案應該取決於美聯儲是否能夠控制通貨膨脹,而不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
獎項“含金量”遭質疑
在美國的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諸如“諾貝爾獎毫無意義”的評論。在諾貝爾獎的推特帖下,有人嘲諷:“美聯儲前主席因為履行工作職責獲獎,開玩笑吧。”有人說:“我個人對這個宣布感到噁心。他可能拯救了一些銀行,卻犧牲了很多人的利益。”
一直以來,對於諾貝爾獎意義的質疑不斷,對經濟學獎尤甚。如,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就曾提出,“該獎賦予了一個人在經濟學領域不應擁有的權威”。對哈耶克和他的這番言論,美國經濟學者穆瑞·羅斯巴德表示讚賞,稱他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獲獎者,同時批評說,“之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頒給了那些企圖將經濟學變成一門充滿了數學術語和不切實際’模型’的所謂’科學’的人”。
就連諾貝爾家族後代也曾反對經濟學獎,稱頒獎機構濫用諾貝爾家族名義,此獎是“經濟學家的公關招數”。
“時機就是一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道,“諾貝爾委員會以玩弄政治而聞名。而現在它正利用其聚光燈引起人們對全球中央銀行(尤其是美聯儲)高風險賭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