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學霸寫了一篇電池論文已融資3500萬
一個理工學霸和他的固態電池,火了。起源是一篇發表於科學雜誌《Nature》的論文來自哈佛大學的華人教授指導著來自中國的學生研發了一種新型固態電池,震撼之處在於這種電池可重複使用高達1萬次,充電速度最快三分鐘。他們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發表,引發轟動。
這篇論文背後團隊是葉露涵和導師李鑫。其中,葉露涵為第一作者,他本科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專業是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017年,葉露涵順利拿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直博,於是放棄研究生保送資格,選擇留學深造,在哈佛李鑫教授課題組研究鋰金屬電池。
為了研發電池,他們此前成立了一家電池初創公司Adden Energy ,葉露涵擔任首席技術官。今年,Adden Energy融資515萬美元(約3570萬元人民幣),背後的投資方出現了春華資本等創投機構。
電池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所有人都在等待顛覆性的電池出現。因此我們看到,今年國內幾乎所有投資人都在找電池項目,一筆筆令人咋舌的電池融資誕生。
電子科大學霸,在哈佛研究固態電池
春華資本投了
我們先從論文的第一作者葉露涵說起。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來自中國的理工科學霸,本科畢業於知名校友雲集的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但專業聽起來有點冷門: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公開信息顯示,葉露涵大一即早早申請和老師一起進實驗室進行學術研究,一年看了300多篇論文,組裝了上千個電池。大學期間,葉露涵總共發表了10篇SCI文章,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專注新能源材料方向。他曾被評選為2016年度成電傑出學生、四川省優秀畢業生。連續兩年排名專業第一,三年綜合素質排名專業第一,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人民一等獎學金。
2017年,葉露涵順利拿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直博,放棄研究生保送資格,選擇留學深造,師從哈佛華人教授李鑫,跟著課題組研究鋰金屬電池。
葉露涵的導師李鑫一直從事電池方面的研究。他2003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學專業,2010年博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後來進入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現為副教授。從2015年起,李鑫的實驗室開始研究固態電池。
研究期間,哈佛博士William Fitzhugh、葉露涵和導師李鑫發現了多項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最新的則是關於研發了一種固態電池可重複使用高達1萬次,充電速度最快3分鐘。
要知道,目前的固態電池循環次數大多仍在2000多次,這樣的成果直接將固態電池的壽命和充電速度提升到一個歷史飛躍的地步。不久前,他們將科研成果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Nature》,一度引發轟動。
在知乎上,有人如是評價,“這個創新如果未來量產產品的品控和成本都很優秀,無疑是對鋰電池技術的一種顛覆無論是對現有使用場景還是配套基礎設施,都是顛覆。”從表面上看來,現在就剩下商業化落地。
李鑫實驗室一共有11個人,其中9個華人。2021年,實驗室的William Fitzhugh聯合葉露涵成立了Adden Energy,他們的項目得到哈佛的資助,在實驗室逐步成長起來。
今年,風投也來了。葉露涵的Adden Energy公司獲得51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500萬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包含春華資本、Rhapsody Partners 和MassVentures 。值得一提的是,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同為哈佛校友。
下一個寧德時代在哪?
大家在等待顛覆性的電池誕生
不同於目前主流的鋰電池,葉露涵研究的是固態電池。
差別在哪裡呢?中科院陳立泉院士曾提到,大部分鋰電池的電解質是可燃的液體電解質,容易引起安全憂慮,如爆炸,而下一步就要發展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更安全,不爆炸,續航時間長。
“如果你想大力推廣電動車,固態電池是必經之路。”葉露涵的導師李鑫一直十分看好固態電池的前景。不過,此次論文中的相關技術細節尚未披露。
這也是歐美日韓都在佈局的一個領域,大眾、戴姆勒、日產等跨國車企都已經發布了固態電池的投資或商業化計劃。而在國內,從寧德時代、比亞迪到蔚來汽車、北汽集團、長城汽車都在發力固態電池。
眾所周知,碳中和最大的終端應用便是新能源汽車,但目前限制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電池續航問題、充電速度、電池壽命以及電安全性等等。
如果葉露涵研發的固態電池果真如實驗數據那般驚人,一旦成功量產,無疑會帶來革命性變化。充電3分鐘,續航能力持久,意味著以後電動車不再有續航焦慮,取代燃油車的時間表越來越近。
電池歷來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所有人都希望看到顛覆性的電池出現。在此之前,哈佛校園已經走出了另一家電池創業公司。
今年2月,鋰金屬電池廠商麻省固能SES以SPAC的方式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鋰金屬電池公司。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至今無產品上市、零收入,但上市初期市值一度高達36億美元。
SES成立於2012年,創始人為哈佛博士胡啟朝。他2007年本科畢業於麻省理工物理系,隨後在哈佛應用物理系深造,獲得博士學位。2012年,美國明星鋰電池生產商、從麻神理工起家的A123公司破產,這一標誌性的事件令胡啟朝萌生思考:無論對車企、消費者還是電池公司本身,鋰離子電池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同年,自大學起開始研究電池的胡啟朝創立了SES,專攻鋰金屬電池。鋰金屬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動力鋰電池,性能要遠遠超越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它將改善電池性能,增強電池的電量持久力。
2013年,在鋰電池不被看好的大環境下,麻省固能SES開啟天使輪融資,祥峰投資450萬美元。2015年,公司獲得GM Ventures、上汽創投、科斯拉風投、應用創投、戴森等機構投資。2016年,SES建立了首個鋰金屬電池研發中試線,迎來試量產階段,但遭遇資金困難,一度發不出工資。
2017年,淡馬錫和天齊鋰業參與了SEC的C輪融資,韓國SK集團參與了C+輪,後來公司還先後和通用汽車、現代和本田達成合作。2021年,SES融資1.39億美元,出現了通用汽車、上汽集團、天齊鋰業的名字。
在鋰電池時代,我們看到了寧德時代的崛起傳奇,所有人都相信,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一定還會誕生下一個寧德時代。
今年,投資人都在搶電池
哈佛博士發論文拿融資只是電池火爆的一縷縮影。隨著各種技術路線的電池企業出現,我們看到了一筆筆的電池融資接踵而來。
3月,專注固態電池的衛藍新能源”發生工商變更,引入了小米和華為哈勃投資,彼時融資後,衛藍新能源估值被喊到了150億元人民幣,暴漲驚人。成立於2016年,衛藍新能源背後站著中科院物理所的三位男人陳立泉、俞會根、李泓。陳立泉82歲高齡,被稱作“中國鋰電第一人”,他也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導師。據悉,衛藍新能源正在與蔚來汽車合作,推出單次充電續航1000公里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最晚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產。
還有輝能科技和清陶新能源。成立於2006年,輝能科技是一家老牌鋰電池企業,曾發明全球第一款固態鋰陶電池。2021年10月,輝能科技融資3.26億美元(約合20.85億元人民幣),由丹豐資本、春華資本、軟銀中國共同投資。更早之前,輝能曾獲得一汽投資。今年1月,輝能科技獲得奔馳近億歐元投資。
而清陶成立於2014年,由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領銜創辦。2020年,清陶能源建成全球首條固態動力鋰電池規模化量產線。2021年4月,清陶能源完成F輪融資,上海科創基金、新鼎資本、科森科技、峰瑞資本都來了,估值破百億元。在此前,清陶曾獲得廣汽資本、上汽集團、北汽產投、清控銀杏等知名機構的支持。
沒有最火爆,只有更火爆。最新一筆電池融資是,今年8月,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欣旺達EVB)正式宣布完成約8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陣容十分豪華博華資本、深創投、源碼資本、國家綠色發展基金、IDG資本、基石資本、美團戰投….這份名單還很長,投後估值達到了300億元。
據悉,欣旺達此輪融資爭奪十分激烈。“應該說是今年最難搶到的項目之一。”一位欣旺達本輪投資方感嘆,即便是最後成功擠進名單的機構,幾乎所有人的投資額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減。
更不用說電池另外兩個超級獨角獸蜂巢能源和中創新航。巧合的是,中創新航將於10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發售價為每股38.00港元-51.00港元,發行比例15.00%,發行後總市值約673.47億-903.87億港元。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是汽車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有數據顯示,動力電池往往佔新能源車總成本的20%-40%,是整車中價值最高且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動力電池市場是一條萬億賽道,且動力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在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上,誰掌握了電池,誰就掌握了絕對話語權。
但新型動力電池落地量產的難題也擺眼前,這也是葉露涵項目同樣要面臨的挑戰。大規模量產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放眼歐洲,我們再次深刻感受到能源才是真正生命的源泉,這是一條堪比芯片的卡脖子賽道。所幸在目前動力電池國際化的競爭的態勢中,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騰飛,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具有極大的產業化優勢。在這條成熟廣闊的賽道上,中國勢必將又誕生一批新生的電池企業。
中國動力電池的歷史大幕,已經拉開了。
文/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
來源: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