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HIV相似:研究稱另一種致命的猴子病毒可能會蔓延到人類身上
根據一項新研究,一個不知名的病毒家族已經在非洲野生靈長類動物中流行,並且已知會在一些猴子中引起類似埃博拉病毒的致命症狀,它“準備蔓延”到人類身上。這項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科學家進行的研究於9月3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儘管這種動脈病毒已經被認為是對獼猴的一個重要威脅,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類感染的報告。此外,還不確定該病毒如果跨物種傳播,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然而,作者喚起了與HIV(其前身起源於非洲猴子)的相似之處,呼籲人們保持警惕。他們說,通過現在關注動物和人類的動脈病毒,全球衛生界有可能避免另一次大流行。
“這種動物病毒已經想出瞭如何進入人類細胞,自我繁殖,並逃避一些我們期望保護我們免受動物病毒侵害的重要免疫機制。”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教授、高級作者Sara Sawyer說:“這相當罕見。我們應該關注它。”
有數以千計的獨特病毒在全球各地的動物中傳播,其中大多數不會在宿主身上引起任何症狀。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這些病毒傳播到了人類身上,對沒有抗擊經驗的免疫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這包括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SARS-CoV),以及2020年的SARS-CoV-2(導致COVID-19的病毒)。
15年來,Sawyer的實驗室利用實驗室技術和來自全球各地野生動物的組織樣本,調查哪些動物病毒可能容易傳播到人類身上。
在最新的研究中,她和第一作者Cody Warren(當時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生物前沿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將目光投向了動脈病毒。這些病毒在豬和馬中很常見,但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研究不足。具體來說,他們研究了模擬出血熱病毒(SHFV),它引起一種類似於埃博拉病毒病的致命疾病。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它一直在圈養的獼猴群中造成致命的爆發。
根據這項研究,一種叫做CD163的分子或受體對猿猴動脈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至關重要,它使病毒能夠入侵並導致目標細胞的感染。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室實驗,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該病毒也非常熟練地抓住人類版本的CD163,進入人類細胞內,並迅速復制自己。
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其前體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一樣,猿猴動脈病毒似乎也能攻擊免疫細胞。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使關鍵的防禦機制失效並在體內長期存在。
“這種病毒和引起HIV大流行的人猿病毒之間有著深刻的相似之處,”Warren說。他現在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的一名助理教授。
作者強調,另一次大流行並非迫在眉睫,公眾不應感到恐慌。然而,他們確實建議全球衛生界優先考慮對猿猴動脈病毒的進一步研究,並開發針對它們的血液抗體測試。他們還應該考慮對與動物攜帶者有密切接觸的人類群體進行監測。
各種各樣的非洲猴子已經攜帶了各種動脈病毒的高病毒量,而且往往沒有症狀。此外,一些物種經常與人類互動,並且已知會咬人和抓人。
“我們還沒有診斷出人類動脈病毒感染,並不意味著沒有人被感染。我們還沒有尋找,”Warren說。
Warren和Sawyer指出,在1970年代,也沒有人聽說過艾滋病毒。科學家們現在知道,艾滋病毒可能起源於非洲感染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SIVs,很可能在20世紀初的某個時候傳播到人類身上。
當它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導緻美國的年輕男子死亡時,沒有血清學測試,也沒有治療方法在發揮作用。Sawyer說,不能保證這些猿猴動脈病毒會傳播到人類身上。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更多的病毒會傳播到人類身上,而且它們會引起疾病。
“COVID只是一系列從動物到人類的外溢事件中最新的一個,其中一些已經爆發為全球災難,”Sawyer說。“我們的希望是,通過提高對我們應該注意的病毒的認識,我們可以走在這之前,這樣,如果人類感染開始發生,我們就可以迅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