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洩漏的甲烷數量相比,北溪管道的洩漏相形見絀
本週,全世界都看到了可能是化石燃料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甲烷釋放。數量驚人的甲烷現在正在從北溪1號和2號管道湧出波羅的海的表面。這是一個污染的噩夢。據丹麥能源局稱,在最壞的情況下,多達7.78億標準立方米的甲烷氣體可能從北溪1號和2號管道噴出。這相當於丹麥2020年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1/3。
北溪管道災難“是一場特別巨大的一次性事件,”化學工程師Andrew Bater說道,“但它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向大氣層排放大量甲烷的象徵。”據悉,他是環境保護基金(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能源轉型主任。
儘管這次事件非常大,但北溪管道的失控氣體只相當於經常從油氣田、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中洩漏的甲烷的一小部分。有問題的設備可能會洩漏數週之久。公司還“排放”氣體–將其釋放到空氣中–以進行油井或管道維護或防止其設備中的壓力上升到危險水平。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衡量標準,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每年排放8250萬噸甲烷。Baxter告訴The Verge,這相當於每兩天發生一次北溪災難的最壞情況。氣候作家和分析師Ketan Joshi計算,僅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甲烷排放量就相當於每兩個半星期發生一次北溪災難。
北溪1號和2號天然氣管道所發生的事情遠非一般。北約在昨天的一份新聞稿中說道:“目前所有可用的信息表明,這是蓄意的、魯莽的和不負責任的破壞行為的結果。”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指責西方國家政府破壞管道的行為。從俄羅斯到德國的管道是西歐依賴天然氣的一個實際體現,其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因此,在擔心遭到破壞之前,這些管道已經是歐盟向清潔能源過渡的努力的一個爆發點。
看到近半英里的海面被甲烷攪動也不正常。丹麥武裝部隊本週發布了波羅的海冒泡災難的視頻和圖片。雖然海水通常可以吸收來自較小的水下泄漏的大部分甲烷,防止其漂浮到空氣中,但由於洩漏量巨大,北溪河災難的情況並非如此。
斯塔萬格大學副教授Mahmoud Khalifeh說道:“大海不可能吸收這麼大的體積。”他曾研究過海上油井的天然氣洩漏。Khalifeh預計90%以上從管道洩漏的氣體會進入大氣。
另外他還指出,跟洩漏的石油在水中聚集不同,通常沒有什麼辦法來清理洩漏的氣體。它只是消散在水和空氣中。當局派人去處理這個混亂局面也非常危險。空氣質量太可怕了,而且派車去清理可能會引發一場大火。然而在北溪公司的案例中,Mahmoud認為火可以減輕一些風險。燃燒甲烷可以將煙羽轉化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的效力比甲烷低80倍。另外,它還可能阻止甲烷漂移到岸上並污染那裡的社區。點燃多餘的氣體–稱為燃燒–也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用來盡量減少甲烷排放的一種策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昨天發布了北溪管道洩漏上方的甲烷卷流的衛星圖像。由於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許多國家可能沒有充分計算石油和天然氣作業的甲烷洩漏量,因此,從太空記錄甲烷洩漏的努力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特殊的一次性事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每年排放數百萬噸甲烷,而這正在為近期的(全球)變暖增壓,”Baxter說道,“我希望這能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能夠監管(這些)公司的排放並極其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