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盧煜明獲得拉斯克獎,曾使用胚胎DNA實現無創產前診斷
美國生物醫學科學界久負盛名的最高榮譽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 Award)公佈,被譽為“無創產前診斷之父”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授獲得該獎項。拉斯克獎也有著“諾獎風向標”以及“美國諾貝爾獎“的稱號。
原標題:港中大盧煜明獲得拉斯克獎,被譽為“無創產前診斷之父”,曾使用胚胎DNA實現無創產前診斷
圖|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來源:資料圖)
此次獲得拉斯克獎,主要是憑藉他在“使用胚胎DNA 實現無創產前診斷”方面做出的貢獻,這一技術在無需對孕婦進行侵入性檢測的前提下,就能檢查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徵等疾病,大大降低孕婦因產前診斷而流產的風險。
唐氏綜合徵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患者的21 號染色體由於基因突變而從正常的兩條變為三條,因此該疾病也被稱為“21 三體綜合症”。目前,全球每800 個新生兒中就有1 個唐氏綜合徵患者。
此前,要想在孕前檢查出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徵,就必須進行羊膜穿刺術、絨毛膜活檢等侵入性的測試。而則開發出了一種方法,僅僅通過給孕婦抽血,就可以通過孕婦血液中含有的胎兒的DNA 的信息,來監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徵。
圖|教授(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所開發的方法,是從孕婦血液的血漿中游離的DNA 來提取有關胎兒的信息。而其發現這一方法的過程也遭遇了種種挫折。
此前,一直將研究方向放在從孕婦血液中存在的胎兒的血細胞來進行診斷,卻多年沒有得到積極的成果。直到他發現,“寶藏”其實在血漿里而非在細胞當中,所需要的診斷信息就藏在孕婦血液中在細胞外浮游的胎兒DNA 裡。
在血液中,50% 的體積是血細胞,另外的50% 是則是血漿,這一研究的關鍵突破就是將焦點從血細胞轉移到了血漿。
胎兒的DNA 片段就如同無線電聊天的片段一樣,會在母體的血液中循環。
儘管在分娩之後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母體血液中此前存在的胎兒DNA 便會立刻消失,但這並不對產前診斷有影響。
曾告訴媒體,通過非侵入性檢測技術,產前檢測將變得更加安全、準確。這一技術可以為全世界的孕婦帶來極大幫助。
如今,“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已經在全球60 個國家或地區得到廣泛應用。而最近,由領導的另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更成功地將這一無創DNA 測序技術應用在了癌症檢測中,能以無創診斷的方式識別癌症基因組中的各種變化。目前,該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檢測數十種癌症的血液測試,並將有望進入臨床應用。
此外,該團隊在2003 年發表的論文裡指出,孕婦血液裡的游離於血漿中的信使RNA (mRNA) 也可以被用於對胎盤的基因表達的測量。然而,當時的SARS 流行病為這項研究帶來了阻礙。
在此背景下,和團隊不僅繼續致力於實現mRNA 產前檢測,還對該病毒進行了研究。而該課題組也是全亞洲首個對SARS-CoV-1 病毒進行測序的團隊。
據介紹,目前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以及該校化學病理學教授,也是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和科學教授,同時也是華南腫瘤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副主任。
此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曾於劍橋大學接受本科教育,此後在牛津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而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目前已經有超過75 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已有95 名“拉斯克獎”得主獲得過諾貝爾獎,佔拉斯克獎得主總人數的25%。僅僅在過去四年間,在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裡,就有七位科學家獲得了拉斯克獎。
圖|2022 年拉斯克獎(來源:拉斯科基金)
“拉斯克醫學獎”同時也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在醫學界的地位僅次於諾貝爾獎。該獎項創立於1946 年,共同創始人包括被稱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以及他的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
在目前的歷屆獲獎人員中,是第五個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另外四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分別是“荷爾蒙之父”&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李卓皓、美籍腫瘤化療專家李敏求(也是第一位榮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的華裔科學家)、DNA 分析的創始人、以及青蒿素的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