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捕捉到IC 5332螺旋星系細節:酷似骨骼旋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拍攝了一張新照片,捕捉到IC 5332螺旋星系“前所未有的細節”。IC 5332距離地球2900萬光年,跨度約6.6萬光年,大約是銀河系的三分之一。在韋伯望遠鏡的觀測下,IC 5332通常被塵埃遮蔽的星系“骨架”一覽無遺。
圖片來源:NASA
IC 5332“因幾乎完全正對著地球而聞名,這讓人們能欣賞到對稱的星系螺旋臂”。
為了捕捉這張照片,韋伯望遠鏡使用了中紅外儀器(MIRI),這也是韋伯望遠鏡觀測宇宙的四部利器之一。
中紅外儀器是韋伯望遠鏡所搭載儀器中唯一對中紅外波長的光敏感的儀器,這種波長的光只有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此前,哈勃太空望遠鏡使用3號廣角相機在紫外線以及可見光波段觀測了IC 5332星系。
NASA表示,“哈勃望遠鏡圖像顯示了似乎將旋臂分開的黑暗區域,而韋伯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凸顯出更多與旋臂結構呼應、綿延不斷的纏結。”由於不同太空望遠鏡所探測的波段不同,圖像中顯示的恆星也不同。
這種差異性主要是星系塵埃區造成的。星際間的塵埃會讓紫外線和可見光發生散射,所以在哈勃望遠鏡的視野中,塵埃多的區域看起來更暗。
相比之下,韋伯望遠鏡探測紅外光的能力可以穿透星際塵埃。在韋伯望遠鏡的加持下,關於IC 5332星系的照片向科學家揭示出更多關於星系組成和結構的信息。
韋伯望遠鏡搭載的所有儀器都必須在極冷環境中才能正常運行,因為稍微溫暖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光,從而乾擾到圖像質量。中紅外儀器的溫度保持在零下266攝氏度,只比絕對零度高7攝氏度。
近期,韋伯望遠鏡團隊正在評估中紅外儀器在切換觀測模式時出現的一個問題。
8月24日,工作人員發現其中一種中分辨率光譜(MRS)模式在設置過程中摩擦增大。根據NASA的說法,“中分辨率光譜觀測模式用了一個光柵輪,科學家在這種模式下進行科學觀測時可以切換短、中、長波長。”
韋伯團隊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時暫停使用這種觀測模式。除此之外,韋伯望遠鏡上的儀器和中紅外儀器的其他三種觀測模式都沒問題。
韋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合作運營。這部耗資100億美元的太空望遠鏡於去年12月份發射升空,燃料足以支持望遠鏡運行20年時間。
與其他望遠鏡相比,韋伯望遠鏡可以通過巨大鏡面觀測到發出微光的遙遠星系,加深科學家對宇宙起源的理解。
今年7月份韋伯望遠鏡發布首批圖像,拍攝到諸如塵埃籠罩下的超新星等全新宇宙圖像。此外,韋伯望遠鏡還拍攝了關於火星、木星和海王星的細節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