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獲新進展將尋求美國FDA加速審批
在多個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開發的療法項目失敗後,日前終於有好消息傳來。衛材和Biogen公司週二宣布,在一項1800人參與的大型臨床試驗中,他們的實驗性阿爾茨海默藥物lecanemab證明可顯著減緩疾病早期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這讓人們看到曙光。
與安慰劑相比,lecanemab將患者腦萎縮疾病的進展減緩了27%,達到了該研究的主要目標,這將為急需有效療法的患者及其家人帶來希望。目前該藥物正在尋求美國FDA的加速批准,FDA預計有望在明年1月初做出決定。
Lecanemab藥物的臨床結果證明了β澱粉樣蛋白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假說,這種藥物可將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的大腦中去除β澱粉樣蛋白,以達到延緩疾病的作用。
儘管長期以來,澱粉樣蛋白假說受到了一些科學家的質疑,這種質疑聲在美國批准了Biogen公司的Aduhelm藥物後變得更為高漲。批評者呼籲提供更多證據證明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值得為此花費如此高的代價。迫於爭議,Biogen公司已經將該藥的價格從最初的每年56000美元降至每年28000美元。
Lecanemab與Aduhelm的作用機制略有不同,該藥物靶向的是尚未聚集在一起的澱粉樣蛋白沉澱物,而且副作用相對於Aduhelm更小,有望創造一個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上現有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基本上都只能夠緩解疾病的症狀,而不能延緩疾病的進程,對於用藥來說,肯定是在疾病早期,越早用藥效果越好。”他表示,在用藥後,如果能夠將疾病症狀維持在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癡呆階段,那麼這些藥物就算是能有效延緩疾病的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是癡呆症的一種。有統計數據顯示,在癡呆症患者中,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佔比高達60%至80%。
根據阿爾茨海默病國際組織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到2050年,如果仍然沒有有效的療法,全球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數將達到近1.4億。
除了衛材和Biogen之外,羅氏等跨國巨頭公司也在開發阿爾茨海默病療法。該公司希望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療效給出明確的答案。
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AD藥物的研發起步較晚,臨床管線單薄,且多為中藥類產品以及傳統靶點的臨床研究。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梳理公開資料發現,目前國內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幾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比如多奈哌齊、利斯的明、加蘭他敏、美金剛等,仍為過去10年至20年中批准的藥物,而且這些藥物均是國外的原研藥物。我國近年來僅有條件批准上市了一款甘露特鈉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