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來了,國慶檔“難產”了
今年國慶檔,跟以往比,冷清了不少。“對國慶檔確實沒什麼期待,可以選擇的實在是太少了。好不容易有個小長假,想看點輕輕鬆鬆的。”資深影迷王德對《豹變》說。這個假期,比起院線電影,他更願意坐一個半小時地鐵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看兩部法國導演侯麥的老電影。
作為電影市場全年最後一個重要檔期,國慶檔顯然沒能延續中秋檔的回暖。
9月27日,王一博、胡軍、周冬雨主演的《長空之王》突然宣布撤檔,讓本不富裕的國慶檔“雪上加霜”。要不是甄子丹主演的《搜救》空降救場,今年假期觀眾就只剩下動畫片可以看了。
截至目前,國慶檔總共定檔了7部新片,包括《萬里歸途》《鋼鐵意志》《平凡英雄》《搜救》四部主旋律題材影片,以及《新灰姑娘2》《我是霸王龍》《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三部動畫影片。
從暑期檔、中秋檔的情況來看,極限定檔似乎已經成為電影市場的常態,在失去前期大力營銷和宣發之後,更考驗影片的實力和口碑。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盲盒”能讓觀眾滿意嗎?“史上最安靜國慶檔”還有機會逆風翻盤嗎?
撤檔、空降,國慶檔就像開盲盒
今年國慶檔電影的預熱期,可以用“猝不及防”來形容。
與以往定檔之後長線營銷宣發的策略不同,今年影片集體“只宣發,不定檔”。這份神秘片單直到距離國慶僅剩一周時才被公開。9月23日,《長空之王》《萬里歸途》《平凡英雄》和《鋼鐵意志》集體官宣定檔9月30日。
回顧以往電影市場百花齊放時,觀眾會關注電影的題材、類型、內容等,在“神仙打架”的陣容裡總能挑出一部想看的。但今年,只有黃牛倒賣的明星首映場還算得上“火熱”。
王俊凱的粉絲小郝告訴《豹變》,前幾天她的朋友圈裡還有黃牛在賣《萬里歸途》北京首映禮的電影票,主創王俊凱、張譯、饒曉志會出席,價格在700到800元左右。同時,某觀影團的北京場《長空之王》超前觀影活動介紹中只是提到了“主創映後交流”,100人的觀影名額就有超過6000人報名。
不過,粉絲還沒有興奮多久,電影《長空之王》就在9月27日宣布撤出國慶檔,沒有公佈另行上映日期。
原本定檔的《長空之王》臨時撤檔
重量級大片的撤檔,無疑給本就冷清的國慶檔又潑了一盆冷水,熱度直接減了一半。9月26日,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檔新片票房突破4000萬元,《長空之王》撤檔之後只剩一千多萬元。截止到9月29日上午11點,國慶檔新片票房累計預售3452.6萬元。
除了極限定檔、撤檔之外,讓大家意料之外的還有舊片延期。
9月26日,電影《獨行月球》《明日戰記》和《新神榜:楊戩》《哥,你好》等影片先後宣布密鑰延期,將持續放映至10月底。濟南新世紀電影城的工作人員張海告訴《豹變》,之前並沒有這種情況出現。
票房不景氣,電影密鑰延期,其實是今年電影院常態。春節檔的《長津湖》《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奇蹟·笨小孩》《熊出沒·重返地球》等影片上映後,都有或長或短的延期。暑期檔的《人生大事》兩度延長上映。
所以,儘管今年國慶檔7部新片遠遠少於去年的11部,但是舊片延期一定程度上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延期上映,爛片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阿星是北京一家電影營銷公司的策劃經理,前兩年的國慶檔,她負責過《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一點就到家》等電影的宣發工作。
她告訴《豹變》:“之前國慶檔的電影都是邊剪片邊宣傳,定檔之後宣發工作就開始進行了。《一點就到家》我是從八月份開始進行宣傳,《我和我的祖國》從七月份開始,都是按照流程,發稿子、寫文案、做執行、做首映等。”
而從今年各個檔期來看,電影的宣發邏輯正在改變。
此前,國慶檔定檔後,大概一兩個月的前期宣發對電影的票房和口碑來說尤為重要,可以最大程度上維持影片的熱度,保證國慶檔前幾天的上座率。阿星說:“2019年《中國機長》另類崛起,在宣發期邀請了很多真實事件主角站台助力宣發,在正式上映前就帶來不錯的口碑。”
由於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各方面因素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影片各方都趨於保守,導致今年“先宣發後定檔”成為常態。
對於片方來說,這樣一方面可以盡量保持影片的熱度,另一方面在各大媒體平台先少量分發物料,如果遇到突發情況撤檔,可以盡可能減少損失。
比如今年《萬里歸途》《無名》《中國乒乓》《深海》等電影在9月初先後有物料發出,引發了市場對國慶檔的猜測。但《無名》官微在9月5日發布60秒預告後就停止更新,9月13日《中國乒乓》放出6張劇照之後再無下文。
《中國乒乓》同樣未能出現在國慶檔
各個大片似乎都憋著一口氣,等一個最好的時機和觀眾見面,這也導致了今年整體上新片發力不足。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目前,2022年有309部新片上映,而去年全年共有678部新片。從檔期的角度看,最熱鬧的暑期檔比去年少了整整49部影片。
今年影片數量總體減少,單部影片院線放映時間延長,這意味著整個市場在時間的過濾下,留給爛片的機會越來越少。只有內容、製作優質的電影,才有機會在密鑰延期的情況下進一步積累票房。過去,電影大多是靠著前期宣發的“衝勁”賣票房,如今則更考驗耐力。
比如,入圍72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隱入塵煙》,屬於小成本農村題材的藝術電影,此前文藝片在院線幾乎只能“影院三日遊”。
然而,由於該片在口碑上好評如潮,加上觀眾們的“自來水”安利,《隱入塵煙》在上映第九週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逆市上揚,一周拿下5000多萬票房,超過此前上映兩個月票房的總和,上映60多天后,票房突破1億大關。
整個製作團隊都沒想到這部電影可以成為黑馬。導演李睿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我拍攝前沒有做太多市場考量,它既不是大製作,也沒有明星加持,拍的東西都很樸素。”
這種“長線放映”的模式,早在2014年婁燁的影片《推拿》上映時就被啟動過,對小眾文藝片的片方來說,長線放映無疑是積攢票房的救命稻草。
但是後來幾年,由於國內電影市場商業競爭激烈,大片雲集,對院線來說,小眾電影的長線放映無疑是浪費資源,排片主要還是為能夠保證上座率的商業大片服務,所以真正能夠走“長線”的電影還是少數。
今年由於新片缺失,院線只能通過長線放映舊片來彌補市場的空缺。暑期檔《獨行月球》在上映第47天票房突破30億,《人生大事》在上映第九天時,單日票房首次突破1億,在上映第31天的周末,由於口碑發酵,單日票房依然達到了3000萬元。
不靠前期靠後期,電影市場的角逐正在考驗影片本身的耐力。而部分電影能夠後勁十足,也證明了在大環境之下,觀眾們不是不為電影買單,而是不為爛片買單了。
“去年包場30場,今年一場都沒有”
“更加消極了,電影市場還沒有好轉。”這是張海在院線工作的第一感受。
他告訴《豹變》:“我們店算是好地段的影城了,相比較來說人流量還可以。國慶檔目前的班表是6全職和2兼職,就八個人。最長的班一天要上12個小時。疫情之前的寒暑假,不算上保洁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全職和兼職能有30人。現在平時不太用兼職,只有忙的時候會招。”
回憶去年國慶檔,張海所在的濟南新世紀電影城,光是《長津湖》的包場和團體觀影就有三十多場,相比之下今年略顯寂寥,一場都沒有。張海感慨道:“這家影院的放映間裡到現在還貼著威爾·史密斯《我,機器人》當年大陸上映的海報,真是見證了票房從崛起到衰敗。”
據藝恩數據《2022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報告》,2022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171.9億元,同比下降37.7%,放映場次首度出現負增長,觀影人次同比萎縮41.7%。元旦、春節過後,疫情反撲,影院關停增加,優質內容缺失,清明、五一、端午等小檔期表現不佳。
6月份進入下半年,暑期檔帶來一定回溫。藝恩數據顯示,2022年電影暑期檔92天產出91.4億元票房,同比增長23.8%,基本達成日入1億元“小目標”;檔期觀影人次2.34億,同比增長15.2%。但國慶檔的“冷靜”,似乎再次反映了影視行業的震盪。
不穩定的市場下,影視公司們的寒冬比預想的要長很多。
從財報數據來看,電影為主要業務的影視公司上半年的成績單並不好看,“虧損”或“下滑”是這些公司上半年財報的關鍵詞。比如,橫店影視、北京文化營收同比下降均超過30%。
以院線收入為主的萬達電影上半年淨虧損5.81億元,同比下滑190.98%,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萬達下屬影院最多時約410家同時停業,佔其國內影院數量的51%,平均單店停業約42天,且影院分佈較多的一、二線城市受影響更嚴重。
“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也表現不佳,上半年上映3部電影,虧損1.92億元。據統計,負債累累的華誼兄弟四年半累計虧損超過66億元。
剛剛上市不久的博納影業的成績單是整體慘淡的市場中的一抹亮色,由於《長津湖之水門橋》的成功,實現上半年實現營收14.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89%;利潤則達到了3.1億元。
對影視企業來說,下半年的國慶檔是提振業績的重要時段。今年國慶檔中,《萬里歸途》背後所涉上市公司主要有華策影視、橫店影視、中國電影和上海電影等。博納影業參與了《鋼鐵意志》和《平凡英雄》兩部電影,《無名》的檔期暫未確定。
今年電影市場的下半場開始於暑期檔的回暖,數據顯示,2022年暑期檔票房突破90億元,遠超2021年暑期檔的73.81億元。但目前來看,國慶檔似乎很難延續熱度,撐起下半年影視公司們的業績。
也許不少影片都在等明年的春節檔,至於能不能出現曾經的“神仙打架”,影視公司們能不能撐過黎明前的黑暗,還需繼續觀望。而對於觀眾來說,走進電影院的理由並沒有這麼複雜,需要的只不過是一部真正優質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