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電影快餐解說“入侵”TikTok給老外們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這個女人叫小美,這個男人叫大壯。他們是如今各大短視頻平台上最活躍的兩個人,存在於各個電影、電視電影快餐式解說短視頻裡。在很多人眼裡,小美和大壯儼然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男女CP。
在這些短視頻裡,所有的角色都沒有了自己的名字,而被統稱為這個女孩、這個男人、這個小孩,伴隨著一段節奏感十足的背景音樂和沒有一絲感情的AI配音,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的影片,往往都被濃縮到幾分鐘講完。
隨著短視頻電影解說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內市場也開始逐漸趨於飽和。於是,一些創作者開始琢磨:現在都在搞出海,電影解說能不能也出海呢?
答案是,它們不僅出了,而且已經爆了。
最近,在TikTok上,海量的電影解說短視頻開始出現。這些視頻基本跟國內的模式完全一樣,僅僅只是配音和字幕被AI換成了其他國家的語言。美國、歐洲、東南亞……數百萬的外國人每天正一個接一個的刷著這些電影小視頻,並且欲罷不能。
流水線式電影解說攻占TikTok,外國人直呼“賽高”
長期以來,對於很多海外觀眾來說,看電影或者追劇都算是一個有門檻的事。要么需要花錢買電影票去電影院一睹為快,要么就要給Netflix、迪士尼、亞馬遜等流媒體平台老老實實交訂閱費來獲得看劇的權利。而當他們發現,現在隨手刷一刷TikTok就能追劇時,一個嶄新的娛樂世界展現在了他們眼前。
“這個女人把房子裡的所有東西都打翻了,然後抽了800 毫升自己的血。”在TikTok上,電影《消失的愛人》的幾分鐘短視頻解說目前總瀏覽量已經突破了300萬。
視頻用著很多人都熟悉的解說模版式背景音樂,配音從機械式的中文換成了機械式的英文。
雖然字幕帶著明顯的機器翻譯痕跡和語法錯誤,但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外國朋友們的“觀影體驗”,隨手翻看這些視頻,下邊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外網友們討論著視頻的劇情和人物。當然,很多人也意識到,這是個好東西啊,以後我都不用花時間看電影了。
圖片來自TikTok
除了演繹模式跟國內基本一模一樣之外,在營銷方式上,這些視頻的套路也跟國內如出一轍。首先是善用標題黨,比如用“小女孩被自己的母親在腦子裡植入了芯片只為監視她”,“女巫把抓來的小孩都變成了老鼠”的英文大字標題再加上幾個驚恐的表情。接著是學會吊胃口,把一個解說視頻分成好幾段,擇時依次放出來吸引來更多粉絲關注。
這些視頻的內容幾乎是國內有什麼Tiktok上就有什麼,除了歐美電影和劇之外、韓劇、日劇、泰劇都每個視頻也都一應俱全,每天都在海量上新。
此外,這些創作團隊還不僅僅把目標市場放在了英語國家,小語種國家他們也幾乎一個都不落下。在TikTok上瀏覽一圈,你會發現現在已經有各種語言版本的解說視頻,範圍涵蓋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印尼語、泰語、瑞典語等等。
TikTok上各種語種電影解說視頻
交慣了追劇“門票”的外國人們,哪見過這種陣仗,最近完全被這些流水線製作的小視頻們迷得五迷三道。目前這類AI影視解說視頻的點擊、收藏量往往都能過輕鬆過萬,甚至很多都能突破百萬。很多外國網友還會在評論區催更並留言請求解說他們想看的電影或劇。
圖片來自TikTok
一人手握十幾個號,中國短視頻搬運工們實現“躺賺”
在這些風靡的電影解說小視頻的背後,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創作者們。他們以在國內相同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快速生產著這些“出海”視頻。
他們創作的過程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很簡單:在中國短視頻平台上找到的視頻,將其文本拷貝下來,用翻譯軟件自動翻譯成其他各國語言,再用微軟雲或阿里雲提供的免費文本轉語音服務。接著在Adobe Premiere中把所有內容組裝在一起,並確保刪除一些畫面來躲避抄襲檢測,再用AI自動加上字幕。然後,一個新語言版本的解說視頻就誕生了。
在這樣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下,一個人一天可以做出高達幾十個視頻。這些TikTok創作者手中往往一人就握著幾個、甚至十幾個賬號,再根據賬號所在的不同國家分批次發布不同的視頻,這被他們稱為賬號矩陣。儘管很多賬號都是從今年年初才開始做,但短短幾個月以來很多號的粉絲數已經超過了幾十萬人。
圖片來自TikTok
根據一些創作者的透露,他們每月個可以從這些賬號中獲得至少1000多美金的收入,來源包括創作者基金、粉絲打賞、信息流廣告等,有些流量好的視頻甚至一個就能賺幾百美元,而他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搬運和不斷地上傳。
除了流量變現這個路徑之外,跟國內抖音一樣,很多創作者也走起了知識付費模式,搞起了TikTok專屬培訓班。而這條路,甚至比流量變現更加賺錢。相對於國內已經是紅海的短視頻培訓,Tiktok培訓招生範圍更廣,除了招收中國的學員外,海外的學員也佔很大比例,對象常常是一些留學生或者是想要開拓副業的家庭主婦等。
此外,由於TikTok剪輯的培訓涉及語言和工具門檻,很多培訓機構的收費往往都比國內同類培訓高出不少。矽星人隨手搜了一個培訓班,發現兩天的培訓內容,收費高達8800人民幣。
圖片來自Google
實際上,過去一年來,不僅僅是電影解說被國內搬到了海外,很多其他類型的短視頻也都在紛紛“出海”。
比如,近期TikTok上也出現了很多將汽車類博主。雖然從內容來看視頻都是在中國拍攝、面向中國用戶,但通過給原視頻消音和加上AI式的旁白,這些創作者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海外汽車博主,晉升百萬級賬號。
很多搞笑、獵奇、寵物類視頻搬運也更加簡單粗暴,只需要把原視頻去個水印,加個背景音樂和一段視頻主題文字就可以發布。而一旦有了流量,變現就指日可待。
遊走在邊界和版權問題的危險地帶
毋庸置疑,短視頻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給普通人帶來了更多的財富機會,但與此同時,目前很多創作者都面臨著平台管理規則不斷走向完善的潛在威脅。
比如,關於電影解說是否侵犯著作權的爭議就從未停息。早在2017年,短視頻電影解說的初代網紅博主“谷阿莫”就曾陷入版權糾紛,當時他就因為涉及到二創侵權被KKTV、又水整合、迪士尼等5家公司提告,至今該案件都還在調解之中。
2021年,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對豆瓣等短視頻應用上的電影和戲劇片段提出抗議,騰訊後來起訴了豆瓣並要求賠償數億美元的版權侵權費用。2021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規定短視頻平台不得出現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
雖然政策步步收緊,但卻絲毫沒有影響依託於短視頻平台AI解說類視頻的蓬勃發展。相較於谷阿莫、豆瓣等那些需要創作者自己寫文案、剪輯的視頻,如今這些視頻可以說是更加低門檻、“零成本”,但同時也讓版權商更加頭疼。
它們之所以還能存在,是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把解說目標放到了歐美、日韓等海外作品上,遊走於一個灰色地帶。
但如今,隨著這些賬號開始在TikTok呈現越來越大的影響力,AI類解說視頻也開始引起了海外版權公司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視頻看起來像一把雙刃劍,雖然在存在侵權問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帶給了作品更高的討論熱度,很多網友都在評論區詢問電影名字並表示有興趣去看全片。
業內人士分析,下一階段最有可能發生的是很多海外影視公司會跟TikTok平台達成某種協議,為這種類型的創作制定相關的規範,探索一條創作者、平台、版權方共贏的路徑。
但在那之前,跨平台的視頻搬運模式可能還會繼續野蠻生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