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與男性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許多美國人由於輕鬆和方便而忽視了預煮和即食食品的不太理想的營養信息。然而,由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最近發現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與結腸直腸癌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繫後,希望這種情況對許多人來說會有所改變。
最近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發現,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男性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比食用少量超加工食品的男性高29%。結腸直腸癌是美國診斷率第三高的癌症。研究人員沒有在女性中發現同樣的關聯。
王璐說:“我們開始時認為,與其他癌症類型相比,結腸直腸癌可能是受飲食影響最大的癌症。”她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加工肉類,其中大部分屬於超加工食品,是結腸直腸癌的一個強有力的風險因素。超加工食品還含有大量的添加糖和低纖維,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而肥胖是結腸直腸癌的一個既定風險因素。”
該研究分析了超過20萬名參與者的反應,包括159907名女性和46341名男性,這些參與者在三個大型前瞻性研究中評估了飲食攝入,並進行了超過25年的研究。每四年,每個參與者都會得到一份食物頻率調查表,詢問大約130種食物的消費頻率。
在BMJ的研究中,參與者對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被分為五分位數,其數值從最低消費到最高。那些處於最高五分位數的人被發現是患結腸直腸癌的最大風險。男性有明顯的聯繫,特別是在遠端結腸(結腸的最後部分)的結腸癌病例中,但該研究沒有發現攝入較多超加工食品的女性的總體風險增加。
超加工食品的影響
在分析中發現了男性和女性食用超加工食品的方式的差異以及潛在的相關癌症風險。在對20.6萬名參與者進行了超過25年的跟踪調查中,研究小組記錄了男性中的1294例結腸直腸癌,以及女性中的1922例。
研究人員發現,男性中患結腸直腸癌和超加工食品之間最強的關聯來自於以肉類、家禽或魚類為主的即食產品。“這些產品包括一些加工肉類,如香腸、熏肉、火腿和魚餅。這與我們的假說一致,”王璐說。
這些和其他跡象和症狀可能是由結腸直腸癌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人們有以下情況,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
- 腸道習慣的改變;
- 大便帶血(鮮紅色或非常暗);
- 大便比平時更細;
- 腹瀉、便秘,或感覺腸道沒有完全排空;
- 經常性的氣痛、腹脹、飽脹或痙攣;
- 嘔吐;
- 感覺非常疲憊;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根據研究結果,較高的含糖飲料消費,如蘇打水、水果類飲料和含糖牛奶類飲料,與男性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然而,研究小組還發現,就結腸直腸癌風險而言,並非所有超加工食品都同樣有害。“我們發現像酸奶這樣的超加工乳製品食品與女性患結腸直腸癌風險之間存在逆向關聯,”共同第一作者張芳芳說。她是一名癌症流行病學家,也是弗里德曼學院營養流行病學和數據科學部的臨時主席。
總的來說,沒有發現超加工食品消費和女性結腸直腸癌風險之間的聯繫。有可能的是,女性消費的超加工食品的成分可能與男性的不同。
張芳芳說:“像酸奶這樣的食物有可能抵消其他類型的超加工食品對女性的有害影響。”
宋明陽是這項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也是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的臨床流行病學和營養學助理教授。他補充說:“進一步的研究將需要確定在關聯中是否存在真正的性別差異,或者本研究中女性的無效發現僅僅是由於機會或女性的一些其他未受控制的混雜因素而減輕了關聯。”
儘管超加工食品通常與不良的飲食質量有關,但除了超加工食品的不良飲食質量外,可能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著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例如,食品添加劑在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和促進炎症方面有潛在作用,可能促進癌症的發展。張芳芳指出,同樣,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污染物或從食品包裝中遷移出來的污染物也可能刺激癌症的發展。
分析數據
由於三項研究中的每一項都有超過90%的隨訪率,研究小組有充足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審查。
宋明陽說:“癌症的發展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從我們的流行病學研究中,我們已經顯示了潛在的潛伏效應–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某些暴露對癌症風險的影響。由於這個漫長的過程,重要的是要有長期接觸的數據來更好地評估癌症風險。”
這些研究包括:
- 護士健康研究(1986-2014):121700名年齡在30至55歲之間的註冊女護士;
- 護士健康研究II(1991-2015):116429名25至42歲的女護士;
- 衛生專業人員跟踪研究(1986-2014):51529名年齡在40至75歲之間的男性衛生專業人員。
經過排除過程,以消除過去的診斷或不完整的調查,調查人員剩下的是來自兩個NHS研究的159907名女性和來自衛生專業人員跟踪研究的46341名男性的前瞻性數據。
研究人員對潛在的混雜因素進行了調整,如癌症家族史、種族、每週體育活動時間、內窺鏡檢查史、吸煙狀況、總酒精攝入量和總熱量攝入量、定期使用阿司匹林和更年期狀況。
張芳芳意識到,這個隊列的結果可能與普通人群的結果不同,因為研究參與者可能更傾向於健康飲食,並遠離高度加工的食物,因為他們都在醫療保健行業工作。由於過去20年中食品加工方法的變化,統計數字也可能出現偏差。
“但我們是在這一人群中比較那些攝入量較高與較低的人,”張芳芳保證說。“所以這些比較是有效的。”
飲食模式的變化
在王璐和張芳芳之前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超加工食品消費有增加的趨勢。這兩項研究都支持這樣一個前提,即許多不同的人群可能依賴高度加工食品作為他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張芳芳說:“對這些食物的依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食物獲取和方便等因素,”他也是塔夫茨全球肥胖研究所的成員。“化學加工食品可以幫助延長保質期,但許多加工食品不如未加工的替代品健康。我們需要讓消費者意識到與大量消費不健康食品有關的風險,並使更健康的選擇更容易被選擇。”
儘管王璐知道變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她希望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一樣,將有助於改變飲食法規和建議。
“長期的改變將需要一個多步驟的方法,”王璐補充說。“研究人員繼續研究與營養有關的政策、飲食建議以及食譜和配方的改變,再加上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改善整體健康並減少癌症負擔。對我們來說,繼續研究癌症和飲食之間的聯繫,以及改善結果的潛在干預措施,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