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普通止瀉藥中發現或能用於治療自閉症的方法
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利用一種新計算機模型來研究如何重新利用現有的藥物來治療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在這些發現中,有一個奇怪的發現,其表明一種常見的抗腹瀉藥物可以假設性地改善ASD症狀。
這項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奧斯陸大學的Elise Koch解說道:“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被批准用於治療社會溝通障礙,這是ASD的主要症狀。然而,大多數成年人和約一半的兒童和青少年ASD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對ASD有嚴重的副作用或缺乏療效。”
為了探索ASD的潛在新療法,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模擬複雜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機模型。他們構建了一個跟ASD相關的蛋白質模型網絡,然後對已有的藥物對該網絡的影響進行建模,結果發現有幾種分子可以對抗ASD的基本過程。
一些被建模標記出來的分子先前已被確定為可能跟ASD的發展有關。如女性性激素黃體酮和合成的孕激素對應物屈螺酮被認為跟ASD有關,研究人員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黃體酮跟健康受試者的認知表現有積極的聯繫。
然而該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發現了一種常見的止瀉藥,這可能在治療ASD症狀方面發揮作用。這種被稱為咯派丁胺的非處方藥已被廣泛安全使用了近50年。
洛哌丁胺的作用機制為未來潛在的ASD治療方法提供的線索耐人尋味。這種藥物本質上是一種鴉片劑,針對μ-阿片受體蛋白。但由於洛哌丁胺無法穿過血腦屏障,它只對腸道內的μ-阿片受體活性起作用。
在發表於《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先前培育μ-阿片類受體缺陷小鼠的實驗導致這些動物顯示出類似於ASD的行為缺陷。因此,針對這一機制可能是治療ASD症狀的一種方式,這是很合理的。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因此,將洛哌丁胺確定為治療ASD的候選藥物跟它在ASD中調節社會行為的潛力一致。此外,它可能對ASD患者有有利的胃腸道影響,因為胃腸道症狀在ASD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