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議人類多吃養殖貝類及魚類:營養又環保好處真不少
作為生態鏈的頂級存在,人類在吃肉方面比動物幸福多了,然而現在的吃肉自由也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還要涉及環保問題,《自然》雜誌日前刊文談到了人類吃海鮮的問題,提倡藍色飲食,多吃海鮮產品,營養豐富不少,碳排放還更低。
據《自然》雜誌報導,加拿大的團隊日前發表了他們通過多樣化飲食來研究海洋對氣候的影響的論文,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養殖的雙殼貝類(貝類,如貽貝、蛤蜊和牡蠣)以及野生捕獲的小型中上層海洋魚類,包括鳳尾魚、鯖魚和鯡魚,會產生更少的溫室氣體排放,並且比牛肉、豬肉或雞肉更營養豐富。
目前食品生產行業的碳排放佔了全球溫室氣體的1/3,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一半的排放是來自畜牧業,素食當然能提供影響更小的替代解決方案,但是讓大多數人吃素,這是不可能的。
他們認為海鮮類為主的藍色飲食帶來的好處往往被人忽視了,為此他們研究了41種海鮮產品,並根據營養成分、碳排放水平進行評分。
最後的結果就是野生的鮭魚,包括粉紅鮭魚和紅鮭魚,還有捕撈的野生中上層海洋魚類及養殖的雙殼貝類是高營養、低排放的蛋白質最佳來源,鱈魚等白鮭魚對氣候影響也比較小,但營養密度是最低的之一。
碳排放最高的是捕獲的野生甲殼類動物,其排放水平堪比牛肉。
PS:海蟹類顯然是不符合低碳標準的,但它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