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游戲公司借收購佈局海外市場
9月國產網絡遊戲版號審批信息發布。網易遊戲再次榜上有名,騰訊旗下子公司的遊戲也位列其中。上海證券報記者關注到,近期,頭部遊戲廠商騰訊與網易在海外動作頻頻,這在“降本增效”大趨勢中尤為引人注目。今年以來,全球遊戲行業風雲乍起,微軟欲鯨吞老牌遊戲公司動視暴雪,拉開了全球遊戲領域新一輪洗牌的大幕。
從前兩年零星作品的出海,到如今團隊、工作室的海外佈局,遊戲已經不僅是遊戲,更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具體應用場景。顯然,在全球遊戲市場疲軟的背景之下,諸多巨頭已悄然開始抄底,甚至“元宇宙”卡位戰如今在頭部企業已經步入掃尾階段。
佈局出海
在各大事業線紛紛調整收縮的背景之下,遊戲領域行業,或許是如今騰訊為數不多、依然捨得砸下重金的領域之一。一周前,法國知名遊戲公司育碧公告稱,騰訊斥資3億歐元入股。
根據公告,騰訊向其控股股東吉列莫特兄弟(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投資3億歐元(約合21億人民幣),收購吉列莫特兄弟49.9%的股份和5%的投票權。與此同時,育碧已授權騰訊將其在育碧的直接持股比例由現有的4.5%提高至9.99%。
作為全球知名的老牌遊戲廠商,育碧的業務一直聚焦於主機端3A遊戲大作。憑藉其遊戲精良的製作,2019年在巴黎圣母院遇火災重創後,育碧將此前用於製作遊戲時收集的巴黎圣母院數字模型提供給官方,用以幫助重建這一古蹟。
事實上,騰訊今年在海外遊戲公司收購上動作不斷。8月31日,騰訊斥資約195億日元(約合9.7億元人民幣),通過定增成為日本遊戲公司From Software(FS社)第二大股東,持股16.25%。而後者為今年遊戲行業爆款單機作品《艾爾登法環》的開發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另一個參與者為索尼互娛,佔比為14.1%。同一天,國內第二大遊戲廠商網易也宣布,其遊戲部門收購了法國遊戲開發商Quantic Dream。
如果說頭部廠商通過併購的方式拓展海外市場,那麼新興的遊戲公司則傾向於直接走向海外。今年7月,上海遊戲公司米哈遊宣佈於新加坡開設的新HoYoverse總部正式啟用。另一家新崛起的遊戲公司莉莉絲,也在今年4月宣布,在新加坡成立發行公司Farlight Games,為莉莉絲遊戲的全球發行提供支持和服務。據一位接近莉莉絲的人士透露,今年公司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場。
從前兩年一兩款小遊戲在海外打開市場,到如今攜帶團隊、工作室直接紮根海外,國內游戲公司的出海正在步入新階段。
“將項目和團隊直接佈局海外,不僅可以降本增效,同時海外本土化發行還能讓產品更接地氣、更有競爭力。”一家新興遊戲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之外,在海外組建團隊還能規避相關政策的風險。自去年遊戲版號審批停擺以來,今年初儘管國內恢復了版號的審核,但整體數量出現了明顯下降。
為“元宇宙”卡位
出海幾年,遊戲公司戰績如何?如果從海外營收佔比來看,目前A股遊戲公司三七互娛已經超越騰訊、網易,位列國內頭部遊戲公司第一。據此前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境外營業收入30.33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到37.48%,較上年同期增長48.33%。
今年8月,完美世界更是與騰訊聯手,將主打產品《幻塔》國際版推向海外。“完美世界是老牌的內容廠商,遊戲製作水準和技術非常出色,但是渠道尤其是海外渠道卻是短板。”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道。據悉,《幻塔》國際版代理方為騰訊旗下的海外發行品牌LevelInfinite,此前有報導稱,騰訊為該款遊戲僅海外買量就花費超2億元。上線當天,遊戲便在122個國家和地區iOS遊戲下載榜進入前十。
近年來,全球遊戲市場增長乏力,國內廠商也受到牽連。今年上半年,國內游戲公司出海整體增速開始放緩。接近七成的廠商上半年海外收入出現同比下滑,其中5家公司海外收入下跌超過40%,只有4家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行業的低迷卻為投資帶來了機遇。“從資本的角度來看,現在恰恰是撿漏的好時機,因為基本上全球遊戲公司都處於估值低點。”一位遊戲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以此次騰訊入股的育碧為例,目前育碧本身的股價正處於2017年以來的低點。此前被微軟收購的動視暴雪,經營也一度陷入困境。“優秀的遊戲公司在全球都是稀缺標的,大公司又恰好有充足的現金,雙方在當下結合是順理成章。”分析師表示。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巨頭對於頭部遊戲工作室的爭相收購,被業內視為“元宇宙”到來前展開的一場“卡位戰”。“這些巨頭收購遊戲工作室不是為了短期財務投資,甚至看中的都不是這些工作室已有的產品,而是看中它們深厚的技術積累,這些技術都是未來元宇宙必需的。”一位遊戲設計師認為,元宇宙所需求的沉浸感,背後離不開大量精細的交互技術支撐。
上述設計師以遊戲中常見的“打擊感”為例進一步介紹稱:“沉浸式體驗肯定會涉及這些交互,而這恰恰是部分國外老牌廠商的核心技術。”據悉,部分國外老牌遊戲工作室關於這方面的技術指引多達上萬頁,而目前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國外仍有不小差距。“如果能通過收購等方式,與這些廠商合作,共享相關技術,肯定能極大提升國內廠商發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