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與患癡呆症的風險大幅增加有關
根據最近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那些食用超加工食品(如軟飲料、薯片和餅乾)數量最多的人可能比那些食用數量最少的人有更大的機會患癡呆症。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一個人的飲食中用未加工或少量加工的食物取代超加工食品與患癡呆症的風險降低有關。該研究並不證明超加工食品會導致癡呆症。只顯示了一種關聯。
超加工食品的蛋白質和纖維含量低,添加的糖、脂肪和鹽含量高。軟飲料、鹹味和甜味零食、冰淇淋、香腸、炸雞、酸奶、罐裝番茄和烤豆、番茄醬、蛋黃醬、包裝的牛油果醬和鷹嘴豆泥、包裝的麵包和調味麥片是一些超加工食品的例子。
研究報告的作者、中國天津醫科大學的李惠平博士說:“超加工食品是為了方便和美味,但是它們降低了一個人的飲食質量。這些食品還可能含有食品添加劑或來自包裝或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分子,所有這些都在其他研究中被證明對思維和記憶能力有負面影響。我們的研究不僅發現超加工食品與癡呆症風險的增加有關,而且還發現用健康的選擇取代它們可能會降低癡呆症風險。”
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庫中為這項研究確定了72083人,這是一個由英國50萬人的健康信息組成的龐大數據庫。該研究的參與者年齡在55歲或以上,在開始時沒有癡呆症。他們平均被跟踪了10年。在研究結束時有518人被診斷出患有癡呆症。
參加研究的人至少完成了兩份關於他們前一天吃喝的調查問卷。研究人員計算了個人吃了多少超加工食品,並將其與每天其他食物的克數進行比較,得出他們日常飲食的比例。然後他們把受試者分成四個平等的小組,從超加工食品攝入量百分比最低到最高。
在最低組的人中,超加工食品佔日常飲食的9%,即每天225克,而在最高組的人中,超加工食品佔日常飲食的28%,即每天814克。150克相當於一份比薩餅或魚條的量。飲料是導致超加工食品高消費的主要食品類別,其次是含糖商品和超加工乳製品。
在最低組中,18,021人中有105人患上了癡呆症,而在最高組中,18,021人中有150人患上了癡呆症。
在對年齡、性別、癡呆症和心髒病家族史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癡呆症風險的因素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發現,超加工食品的每日攝入量每增加10%,人們患癡呆症的風險就會增加25%。
研究人員還利用研究數據估計,如果一個人用未加工或最小加工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豆類、牛奶和肉類)替代10%的超加工食品,會發生什麼。他們發現,這樣的替代與癡呆症風險降低19%有關。
李惠平說:“我們的結果還顯示,每天只增加50克未加工或微加工食品,相當於半個蘋果、一份玉米或一碗麥片,同時每天減少50克超加工食品,相當於一根巧克力棒或一份魚條,與癡呆症風險降低3%有關。令人鼓舞的是,飲食方面的小的和可管理的變化可能會對一個人的癡呆症風險產生影響。”
李惠平指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Maura E. Walker博士為這項研究撰寫了一篇社論,她說:“雖然營養研究已經開始關注食品加工,但挑戰在於將這些食品分為未加工、最小加工、加工和超加工。例如,像湯這樣的食物,如果是罐裝的和自製的,分類就不一樣。此外,加工水平並不總是與飲食質量相一致。符合高質量的植物性漢堡也可能是超加工的。當我們旨在更好地了解飲食攝入的複雜性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可能需要更多高質量的飲食評估。”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癡呆症的病例是通過查看醫院記錄和死亡登記冊而不是初級保健數據來確定的,因此較輕的病例可能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