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與心髒病、腸癌和死亡有關
上週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病、腸(結直腸)癌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這些結果提供了更多的證據,支持限制超加工食品的政策,轉而倡導食用未加工或最小加工的食品,以改善全球公共健康。
研究人員還強調了重新制定全球膳食指南的機會,即在提出基於營養素的建議的同時,更加關注食品的加工程度。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好的烘焙食品和零食、碳酸飲料、含糖穀類食品以及即食或加熱產品。它們通常含有高水平的添加糖、脂肪或鹽,但缺乏維生素和纖維。
儘管以前的研究將超加工食品與肥胖、膽固醇、高血壓和一些癌症的較高風險聯繫起來,但很少有研究評估超加工食品攝入量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係,而且由於研究設計和样本量的限制,結果也不盡相同。
在第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美國成年人食用超加工食品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基於對美國健康專家的三項大型研究中的46341名男性和15907名女性。他們的飲食攝入量每四年使用詳細的食物頻率調查表進行評估。
食物按加工程度進行分組,並在24-28年內測量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同時考慮到醫療和生活方式因素。
結果顯示,超加工食品消費量最高的五分之一的男性與消費量最低的五分之一的男性相比,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出29%。在進一步調整了身體質量指數和飲食質量後,這一點仍然很重要。
沒有觀察到超加工食品的總體消費與女性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之間的聯繫。然而,男性中以肉類/家禽/海鮮為基礎的即食產品和含糖飲料的較高消費–以及女性中即食/加熱的混合菜餚–與結直腸癌風險的增加有關。
在第二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分析了兩個與死亡率有關的食品分類系統–食品標準局營養素分析系統(FSAm-NPS),用於得出包裝前彩色編碼的Nutri-Score標籤,以及評估食品加工程度的NOVA尺度。
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基於Moli-sani研究中的22895名意大利成年人(平均年齡55歲;48%為男性),該研究調查了心髒病和癌症的遺傳和環境風險因素。
評估了所消費的食物和飲料的數量和質量,並測量了14年期間(2005年至2019年)的死亡人數,同時考慮到了潛在的醫療條件。
結果顯示,與最低四分之一(最健康飲食)的成年人相比,FSAm-NPS指數最高的四分之一的人(最不健康飲食)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高出19%,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高出32%。
如果比較NOVA量表中超加工食品攝入量的兩個極端類別,風險是相似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高19%和27%)。
與不良飲食有關的超額死亡風險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較高程度的食品加工解釋的。相比之下,即使考慮到飲食的營養質量差,超加工食品的攝入仍然與死亡率有關。
這兩項研究都是觀察性的,因此不能確定原因。局限性包括一些風險可能是由其他未測量的(混雜)因素引起的。
然而,這兩項研究都使用了可靠的飲食質量標誌,並考慮到了眾所周知的風險因素,而且研究結果支持了其他將高度加工食品與不良健康結果聯繫起來的研究。
因此,這兩個研究小組說,他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限制某些類型的超加工食品以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狀況的公共衛生重要性。意大利研究的結果也加強了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制定飲食指南的機會,即更多地關注食品的加工程度和基於營養素的建議。
在一篇相關的社論中,巴西的研究人員認為,沒有人明智地想要導致疾病的食物。他們說,總體的積極解決方案包括使新鮮和最小加工食品的供應變得可獲得、有吸引力和負擔得起。並維持國家倡議,促進和支持用新鮮和最小加工食品製作的新鮮飯菜,使用少量的加工烹飪原料和加工食品。
“頒布後,這將促進公共健康。它也將滋養家庭、社會、經濟和環境,”研究人員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