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深部腦刺激有望成為難治性抑鬱症的一套潛在有效治療方法
在2022 年8 月19 日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深入探討了“借助深部腦刺激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可行性。參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預估數據:2020 年的時候,全美約有2100 萬人經歷過至少一次重度抑鬱症發作。不過一項新研究發現,對獎勵和動機相關的大腦區域進行深部腦刺激,有望成為應對抑鬱症的一套潛在治療方法。
研究配圖1 – 組概率DTI 分析
來自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針對動機和獎勵相關的內側前腦束(MFB)上外側分支的深部腦刺激(DBS)研究,揭示了DBS 植入後持續12 個月的大腦代謝性變化。
發表於《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這項新研究,在實驗期間招募了10 位患者,結果表明其有望成為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一套潛在有效療法。
作為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麥戈文醫學院Vivian L. Smith 神經外科的前住院醫師(現多倫多大學研究員),論文一作、醫學博士Christopher Conner 表示:
在此前的漫長研究中,醫學界在使用DBS 治療精神疾病方面的實驗並不總是非常成功。
但這項PET 新研究表明,我們正在改變大腦的長期運作、以及讓它開始自我組織並處理信息和數據的方式。
研究配圖2 – 6 / 12 個月隨訪時的祖PET 分析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DBS 一直被用於運動障礙患者的治療—— 包括但不限於帕金森、震顫和肌張力障礙—— 同時也被視作難治性抑鬱症的一套潛在療法。
DSB 涉及將電極植入大腦的特定區域,並於那裡產生改變大腦活動的電脈衝。不過研究的難點,在於確定大腦的哪個區域,可被用於治療長期的抑鬱症。Christopher Conner 補充道:
我們瞄向了離開這個腦幹小區域的一束纖維,它可以傳播到整個大腦的其它區域。PET 掃描結果表明,該區域具有非常分散的下游效應。
不過它的影響並不單一,因為沒有一個大腦區域和抑鬱症確切相關、整個大腦都需要改變。而針對這個小目標,就是目前我們所能做到的。
研究配圖3 – 所有受試者尾狀核的平均PET 變化和MADRS 評分
在實施DBS 之前,研究人員對10 名參與者的每一人開展了基線PET 掃描、並於6 / 12 個月後的隨訪階段開展了額外的對比掃描,以評估相關變化和療效。結果發現,8 / 10 的患者都顯現出了效果。
麥戈文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教授Louis A. Faillace、以及兼任轉化精神病學項目/ 抗治療抑鬱症項目主任的醫學博士João de Quevedo 總結道:
通過比對PET 圖像上的相關變化,患者報告稱他們的抑鬱症狀在治療後有所減輕。
對於患有嚴重慢性/ 難治性抑鬱症的患者來說,良好反應表明受試者的抑鬱症狀可能減少了至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