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推進算力網絡建設,讓算力中心從點走向面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上海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根據預測,未來十年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將會增長500倍以上。他提議“AI先行”,讓國家的算力網絡的建設從這個最大的增量開始,通過新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形成人工智能算力的網絡。
以下是發言全文:
非常高興又和大家相聚在浦江之畔,參加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在剛剛結束的SAIL獎頒獎儀式上,華為的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平台獲得了今年的SAIL之星獎,感謝大家認可華為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應用方面做出的努力。
談到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和開發,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最新的案例。大家知道,細菌耐藥已經成為人類重大健康威脅,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每年至少有70萬人因此死亡,遠遠超過了瘧疾和艾滋病致死人數。一個好消息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最近取得了突破,研發出了一款新的超級抗菌藥,有望成為全球近40年來首個新靶點、新類別的抗生素。在這個項目裡面,華為提供的AI藥物分子大模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個大模型對上億個分子化合物提前進行預測篩選,幫研究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大縮小了篩選範圍。在AI的輔助下,先導藥的研發週期從數年縮短至一個月,研發成本降低70%,這是巨大的進步。
我們看到,人工智能應用於行各行各業、不同場景的案例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深,即深入到不同場景中的生產作業中去。這個變化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正如電力和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通用技術,其技術價值的發揮恰恰在於將它化有形為無形,讓它深深嵌入到各行各業的作業場景中去。
在過去一年,人工智能產業取得了很多進步。比如,在算力方面,國內現在已經有20多個算力領先的城市,正在加速建設公共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當前已經有10個城市上線,包括深圳、武漢、西安、成都等等。近期上海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的建設,也必將為上海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有了大算力,就能夠產生系列大模型,應用創新就有了堅實基礎。如剛剛分享的藥物開發案例,應用創新的突破口就來自藥物分子大模型。大模型讓每個場景化AI應用開發,都不必從0開始,真正實現從小作坊式向工業化開發轉變。無論是互聯網、金融等領域,還是在煤礦、農業以及氣象等行業中,都可以看到大模型的身影。
人工智能產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發展。我們認為下一步的關鍵是,建好、用好算力基礎設施,規劃好應用創新方向,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下更堅實的智能根基。
第一,持續推進算力網絡建設,讓算力中心從點走向面。
隨著全國各地算力中心的建成,我們不僅僅要將計算中心作為獨立的系統發揮作用,也要逐步形成相互聯接的算力網絡,發揮更大的價值。
我認為,關於算力網絡的部署,有三個關鍵。
首先我們可以“AI先行”。根據預測,未來10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將增長500倍,成為未來算力的最大增量。算力網絡的建設,可以從這個增量開始,通過新建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來先行先試,形成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為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落地實踐率先邁出關鍵一步。
其次,算力網絡正走向融合異構。不僅僅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聯網,各地超算中心、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都可以併入算力網絡,形成統一的算力大市場,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算力網絡,算力很重要,網絡也非常關鍵。我們將通過全光技術的創新,構建一個更大帶寬、更低時延、具有高度確定性的網絡,保障數據、應用、算法的高效調度。
當前,我們看到深圳鵬城實驗室、國內幾大運營商等都在推進算力網絡計劃,華為也將與產學研各界共同推動算力網絡的建設和發展。我期望,就像今天的電力網、通信網和高鐵網一樣,未來的算力網絡也能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第二,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算力網絡的運營需要打好基礎。
當前,各個計算中心所產生的數據格式、算法都不盡相同,相互之間無法直接調用,只能在本地發揮價值,這就給算力基礎設施的統一運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為此,我們需要構建相對統一的標準。具體來說,在算力硬件、應用接口、節點互聯和數據共享多個層面,實現標準的相對統一與兼容,做到“同唱一首歌”。這樣,才能使算力、數據與生態形成匯聚,實現全網的共享和高效的運營。
此外,僅有統一的標準還不夠,發展AI基礎軟件生態是做好運營的關鍵支撐。我們認為,在大力發展芯片、網絡等硬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基礎軟件,如AI框架、開發套件、基礎模型的協同發展,釋放硬件算力,最終讓AI落地行業。
當前,華為正在聯合產業夥伴,打造統一的AI基礎軟件生態,構建產業韌性。我們的AI框架昇思MindSpore自2020年開源以來,得到產業界夥伴及開發者的積極響應,昇思社區已成為了國內熱度最高的AI開源社區。我們希望跟夥伴一起,共同打造全球主流的AI框架。
第三,加速行業應用的孵化與創新,讓人工智能技術發揮更大的價值。
當前,孵化大模型已經成為行業與場景創新突破的共識。就拿前面提到的藥物研發來說,場景複雜多樣,比如蛋白質-小分子結合的預測,小分子屬性的預測,以及小分子的優化與生成等等,如果每一個場景都單獨訓練AI模型,效率非常低;現在通過一個醫藥行業的盤古預訓練大模型,基於超大規模的參數、海量訓練的數據,就可以適配藥物研發的多個關鍵場景,大大縮短藥物研發週期。
但是,大模型的研發門檻高,費時費力,要避免重複投資和開發。因此,我們呼籲政、產、學、研、用聯合起來,梳理行業場景需要的基礎大模型與行業大模型,規劃大模型沙盤,牽引大模型的孵化與創新,這既可以減少重複投入,也有利於集中優勢資源共同加速AI應用向各產業和行業的滲透。
當然,大模型只是完成了算法開發,還要結合行業know-how才能落地成為行業應用。通過這一年的探索,我們認為通過產業聯合體可以快速打通產學研用,大大提高了應用落地的效率。當前,面向遙感和多模態兩個產業聯合體已經開花結果,吸引了70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孵化了20多個行業新應用,推動AI大模型在遙感、紡織、金融等行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