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網“斷臂求生”最新進展:已有員工陸續離職
在市場進入寒冬之際,慧聰網選擇砍掉傳統電話銷售(下稱電銷)業務,斷臂求生。8月24日,一則流傳的截圖揭開了慧聰網部分業務的生存現狀。圖中,北京慧聰叁陸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慧聰科技)發布《停工待崗通知》稱,因公司經營遇到困難,經公司討論決定,於2022年8月25日起,停止經營,全員停工待崗,辦公區關閉。
8月25日,慧聰科技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確定了該通知的真實性。當日公司員工全數處於待崗狀態,等待安置,公司辦公區大門關閉。
一位慧聰科技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出於止損考慮,目前公司的電銷業務已停滯,公司整體處於停工待產狀態,至於未來會怎樣,目前還在探索。公司正在保障員工利益、業務方向等方面積極尋求一切可能。”
砍掉多年虧損電銷業務
大勢已去?
此次發布員工待崗通知的公司主體是北京慧聰叁陸零科技有限公司,其主營慧聰網的電話銷售業務。
股權穿透可見,上市公司慧聰集團持有慧聰科技100%的股份,為其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香港慧聰國際。而慧聰集團旗下有超13家子公司,遍布北京、天津、上海、寧波、廣州等地,業務板塊包括技術軟件開發、廣告發布、物業管理、貨運代理等。
慧聰科技在通知中表示,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停止經營,對電銷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集中精力繼續深耕垂直行業。
而在電商環境快速變遷的今天,慧聰科技面臨的現狀與行業發展大勢及企業自身經營均有關係。
這從慧聰集團的公告中也可見一斑。慧聰集團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慧聰網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自新冠疫情以來,慧聰網原有的電話銷售等商業模式也經受挑戰,其銷售收入不及預期,慧聰網的持續發展面臨困難挑戰。
公司表示,雖然管理團隊努力尋求改善,但慧聰網電話銷售業務新產品及服務未能達到實質改善,致使相關收入未達預期、逐年下降,並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另外,電銷模式在如今的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中也早已不適應。國家近年來陸續對這一產業持續展開規範治理,加強監管,並出台了多項政策法規。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國家工信部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在內的13個部門,聯合出台了《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其中提到金融投資行業等渠道的電話營銷進行嚴格管理,實現重點區域行業的整治和規範。另外,在2021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就重點提出防範個人或組織對於大眾自然人的個人信息進行買賣或使用等操作。
隨著一系列的政策落地,慧聰科技的電話業務也面臨較大的監管風險。在多年的虧損之後,慧聰科技終於做出了“對電銷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集中精力繼續深耕垂直行業”的決定。
實際上,有著30年曆史的慧聰網,成立時間比阿里巴巴1688平台還早了整整十年,在互聯網剛剛興起之際,其開闢了線上業務網絡貿易信息的門戶網站。慧聰網創始人郭凡生還曾因對外提出“5年內超越阿里巴巴”而名震一時。
2014年10月10日,慧聰網轉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4年後,慧聰網正式更名慧聰集團有限公司,原慧聰網作為集團全資子公司之一。其在如日中天的電商市場,快速擴充電銷平台,發展當時火熱的電話銷售經營模式,並延續至今。
“在電商傳統業務模式中,電話銷售已大勢所趨,其效率越來越低且還存在法律瑕疵,在現在網絡互聯的商業環境中難以維繫。”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上述慧聰科技內部人士稱,“目前電話銷售業務在慧聰集團佔比業務較小,僅不足1%,此次事件並未對集團整體業務構成影響,其他版塊業務及慧聰網的官網也均在正常運轉。”
已有員工陸續離職
互聯網企業集體“過冬”?
對於後續人員安置等情況,慧聰科技在上述通知中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按照有關規定,待崗期間第一個工資支付週期仍然按原標準發放基本工資,第二個工資支付週期開始,提供待崗期間當地最低工資的70%作為員工基本生活保障。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公司發出通知之後,已有員工陸續離職。“原則上大家可以選擇離職。但公司將會做好員工安置及工資發放工作。”上述慧聰科技人士稱。同時,記者註意到,在今年7月份,慧聰科技還在招聘員工,職位為銷售專員。
離職、裁員、裁撤業務板塊,似乎成為當下眾多電商及互聯企業發展所繞不開的話題。今年以來,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進行大規模裁員一度引發市場熱議。與此同時,嗶哩嗶哩等多家企業均發布規模化優化人員的信息。獵聘大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4月份,願意降薪跳槽的互聯網大廠人數同比增長了11.67%,比去年同期的增長率略有下降。不少互聯網中高端人才願意降薪求職。
“裁員、收縮業務甚至砍單部分不符合現有商業環境的傳統業務,已是當下很多電商及互聯網大廠的普遍動作。在疫情等內外複雜環境下,企業紛紛去掉邊緣業務準備過冬,這裡面既有監管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風向的原因。如今華為、京東等大企業也都做好準備。在行業整體面臨寒冬的大環境下,收縮戰線有時反而是企業’斷臂求生’的有效方式。”海豚社創始人、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