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取餐櫃向騎手收費合理嗎?
近日,江蘇南京等地試水智能取餐櫃對騎手收費,引發各方關注。有騎手錶示“能省時間,可以接受”,也有騎手錶示每次幾角錢的收費累計下來“不是很划算”,還有騎手認為如果消費者指定放取餐櫃則應由消費者付費。有專家認為,收費分成機制應由市場決定。智能取餐櫃作為外賣配送環節的一個補充,不管這個費用由哪一方出,都應確保消費者權益不“縮水”。
近年來,為打通外賣配送“最後100米”,不少平台在積極推進智能取餐櫃服務,特別是在防疫常態化的背景下,無接觸式配送不僅有益於疫情防控,也能提高騎手配送效率。
近日,江蘇南京等地試水智能取餐櫃對騎手收費,引發各方關注。
單向騎手收費合理嗎?具體收費標準和方式該怎麼定?消費者原來享受的“送餐上門”的選擇權會不會被架空?
試水收費,各方“表情”不一
“有些寫字樓不讓進樓,外賣放在樓下貨架又怕丟,特別是取餐人半天不下來,而手機還有好幾個訂單馬上要超時,那真的是很崩潰。”來自北京的外賣騎手小顧常年在幾處寫字樓附近送餐。他告訴記者,在工作日中午配送高峰,騎手送餐快慢是個“要命”的問題,有了取餐櫃,減少了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送餐效率。
“省去等人時間,能多接幾單,也能有效減少因送餐超時導致的投訴以及平台處罰。”小顧認為,如果智能取餐櫃向騎手收費合理,“還是可以接受的”。
一名在北京石景山區主要負責社區送餐的騎手則向記者表示,“不是很划算”。
根據試水各地幾角錢的收費標準,這名騎手說:“我跑一單掙幾元錢,如果現在每單扣除幾角錢,一單少了十分之一的收入,累計下來,也是筆不小的支出。”
記者在北京調查採訪發現,在商圈、寫字樓密集的場所,騎手不便進入,用餐高峰期智能取餐櫃一櫃難求。負責這些區域配送的騎手更容易接受“付費”;而日常主要負責社區以及辦公人員不是特別密集區域外賣配送的騎手,則覺得收費是“不小的負擔”。
在北京市西城區某寫字樓上班的趙女士是外賣的“鐵粉”。她所在的辦公樓下很早就有了智能取餐櫃。“目前還都是免費的,但是我擔心向外賣小哥收費了,那配送費用是不是會變得更貴?”趙女士關心的是,這部分成本最終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該向誰收費,大有門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諸如南京、合肥、成都等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向騎手收費。單次價格在0.3元到0.8元不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基於隔離需求,餓了麼、美團、菜鳥裹裹等平台先後推出“無接觸服務”,鼓勵消費者採用隔門交接、自提櫃寄件等方式,減少人員接觸。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家也支持把智能櫃作為“無接觸配送”的重要載體。
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鼓勵通過推廣鋪設智能取餐櫃等形式,提升外賣送達的便利度。
2021年8月,我國首個外賣智能取餐櫃管理規範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對外賣智能取餐櫃的功能、質量、選址、服務流程和運營提出了明確要求。
那麼,智能取餐櫃單向騎手收費,這合理嗎?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學者王鵬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看似簡單的智能取餐櫃商業模式,其實包含三方甚至四方關係——訂餐消費者、外賣配送員、外賣配送平台以及智能取餐櫃運營方。
對此,王鵬認為,應該遵循“誰受益最多,誰承擔更高成本”原則。
“一般而言,智能取餐櫃最直接地提升了騎手配送效率,這時讓騎手承擔一定費用,是合理的。”王鵬說,“如果騎手按時送達了,訂餐人由於個人原因不能及時取餐,選擇放到取餐櫃,消費者支付相應使用費用則也是合理的。”
採訪中,有騎手建議:可以根據外賣在櫃中停留的時間收費,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免費,超時後則可以按分鐘計費。也有騎手建議:誰主張,誰付費。比如騎手選擇放進取餐櫃,則騎手付費,如果是訂餐人指定放櫃,則應由訂餐人付費。
在河南鄭州,目前取餐櫃收費只針對非本平台騎手收費。“如果我將餐放到自己所屬平台的取餐櫃,是不收費的,如果沒有本平台的取餐櫃,只有其他平台的取餐櫃,我們要使用的話是要收費的。”一位騎手說。
王鵬認為,關於智能取餐櫃如何收費,這是一個市場定價過程,“是按時間收,還是按次數收等具體的收費分成機制,應由市場決定”。
費用收了,服務不能降
部分平台試水向騎手收費,取餐櫃“免費時代”或將終結。除了費用如何分擔問題之外,更多消費者擔心的是,隨著取餐櫃的普及,是否像快遞業一樣,送餐上門會逐漸變成“送餐到櫃”?“免費時代”的用戶習慣培養起來了,“收費時代”服務內容會打折、“縮水”嗎?
財經科普作家謝宗博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消費者在外賣平台上下單、支付外賣費用後,即與商家形成了外賣合約,也就是說,消費者已經通過這一合約,獲得了將外賣安全拿到自己手上的權利。
“智能取餐櫃作為外賣配送環節的一個補充,不管這個費用是由商家支付,還是消費者支付,或是平台支付,平台和騎手,以及取餐櫃運營方,都有責任共同確保消費者準時、完整收到外賣。”謝宗博說。
面對生產成本、進場費、電費、網絡費、維護費等成本,運營商開啟收費模式無可厚非,但隨著“免費”時代的終結,不少消費者的擔心也有其合理性。
有評論指出,監管部門對智能取餐櫃的經營情況要保持密切關注,在運營商改為收費模式時,需要明確告知收費標準、方法,明確是單向收費還是雙向收費,禁止玩弄價格貓膩。同時,對外賣行業的配送服務,需要進行更細緻的規範,釐清“送餐上門”的流程和標準,要求外賣小哥合規配送,在將餐食放置取餐櫃之前,要取得消費者的同意,以防範服務打折扣。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