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提高大豆光合作用效率可大幅增加產量
一項新研究說,通過基因改造可以提高大豆光合作用效率,使大豆在質量不變情況下最多可增產33%。光合作用指植物利用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據介紹,遇到過強光照時,植物出於自我保護會激活葉黃素循環,從而使葉片釋放多餘能量,免受強光侵害;
當光照因遮擋等原因減弱時,葉黃素循環這一保護性機制就會關閉,從而使植物葉片可在適當光照強度下進行光合作用。植物關閉葉黃素循環的“切換”過程往往持續數分鐘,對農作物來說,這浪費了本可用於光合作用的時間。在農作物整個生長周期中,這些零碎的“數分鐘”合起來佔據不少時間。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說,大豆中被稱為“VPZ”的結構可以調控葉黃素循環,該結構包含3個編碼與葉黃素循環有關蛋白質的基因。在田間試驗中,研究人員把大豆“VPZ”結構包含的3個基因過表達,加速了關閉葉黃素循環的“切換”過程,提高了大豆光合作用效率。結果顯示,大豆產量提高20%以上,產量最高區域增產33%,並且沒有影響大豆質量。
研究人員先前已在煙草試驗田內做過類似試驗,證實對煙草的基因改造有助於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因此把試驗對象拓展到大豆。眼下他們已在更多區域種下這種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豆,預計2023年年初可以獲得結果,以進一步驗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