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美的都沒轍:空調銷量萎靡,到底怎麼了?
今年上半年,空調市場一片“怨聲載道”。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空調全渠道零售量2154萬台,同比下滑20.9%,零售額727億元,同比下降15.3%”。細分到線下、線上兩個場景分別出現了10%和20%的跌幅,可謂觸目驚心。市場不景氣,也很容易導致廠商“心浮氣躁”,甚至做出一些出格舉動。比如所不久前,就有傳聞稱
格力要求經銷商必須在自己與飛利浦之間“二選一”,鬧得相當不愉快。
對此,雷科技另一矩陣賬號價值研究所認為,格力和飛利浦之間的衝突一方面是來自於高管跳槽等人事糾紛,另一方面則是市場環境不景氣,外加格力在空調領域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所致。
以小見大地,不難看出空調市場大盤的波動的確讓主要玩家非常焦慮,雖說這些年來白色家電市場表現總是反反复复,但今年疫情外加房地產等因素影響使得不確定性增強,白色家電廠商更顯得煩惱重重。
好消息是,客觀上全國范圍內的高溫天氣給空調行業帶來了“清涼”。以京東平台上的銷量數據為例,6月銷售額環比增長達到了驚人的400%;美的也對國內某媒體表示,由於銷量暴漲、訂單增長,空調安裝師傅始終處於滿負荷運轉的工作狀態。
空調銷量的難得好轉緩和了市場大環境的緊張氣氛,只是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能持續多久?當旺季轉向淡季,迎接空調市場的恐怕就不是“清涼”,而是“寒冷”了。
酷熱天氣成“遮羞布”,空調市場還很“迷”
疫情爆發給家電行業帶來了嚴重打擊,主要原因是白色家電最主要的線下渠道受疫情影響關店的關店、休息的休息,家電行業幾乎只能靠線上渠道維持銷售。但考慮到線上渠道在疫情發生之前只佔全部渠道銷量的40%不到(2019年艾媒諮詢數據),線下門店休克便意味著白色家電銷量遭到重創,儘管2020下半年線下門店逐步恢復營業,但2020年白色家電行業整體銷售額還是下滑了6%。
整體大盤受影響,空調作為其中細分項自然難以“逃過一劫”。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0年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量規模5134萬台,同比下降14.8%,零售額規模1545億元,同比下降21.9%。2021年,空調市場的銷量整體並沒有出現太多好轉,奧維云網聯合京東家電共同給出數據,2021年國內空調行業零售額1527億元,同比下降1.2%,零售量4689萬台,同比下降8.7%。
然後便是到2022上半年,上文我們已經給出數據,大體來說自疫情發生以來空調市場受到的影響可能是所有白色家電中最大的,一直處於下滑之中。儘管夏季的高溫天氣讓個別省份的空調銷量出現爆炸式增長,但我們知道這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當炎熱散去空調市場迎來“淡季”,這個淡季的“寒冷”會比以往更甚。
空調銷量的下滑,固然有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疫情、比如氣候變化的反复無常等等,但同樣是大環境不好卻依然有洗地機、空氣炸鍋等“黑馬品類”殺出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長,因此空調銷量下滑這個話題中,也必定有空調品類自己的原因。
個人認為,第一個原因是“需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空調在中國市場已經趨向飽和,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也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目前我國每百戶擁有的空調數量為117.7台,僅次於每百戶120.6台的彩電,成為我國市場中保有量最高的家電產品之一。與之對比,抽油煙機、熱水器、洗衣機這些耳熟能詳的家電每百戶保有量均不足100台,可見在我國消費市場中空調的接受度和普及度更高,市場飽和也來得更早。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空調保有量高,除了和乘涼、加熱等環境需求有關之外,也和其特殊的產品形態有關。比如說,大多數的空調因為功率問題不能做到大面積覆蓋,如果一戶人中有兩房一廳三個空間的佈局,為求舒適大概率需要購買三台空調分別安裝。
因此,空調相比其他白色家電雖然會有更高的複購率,但從保有量數據不難發現,大多數家庭已經購置了滿足需求的空調,沒有需求拉動,空調銷量出現下滑也不奇怪。
而第二個原因,還是和空調本身的發展停滯有關。
一般來說,技術、標準的進步會帶來“換機潮”,比如說手機行業中的通信制式換代,從4G迭代到5G過程中也出現了一波“換機潮”帶動市場增長。但在空調行業中我們很少見有這種技術的大躍進出現,真要算得上的話,2019年推動的能效標識升級可以算一個。
理论上,能效标识升级的确可以激发消费者换新欲望,因为新国标一级能耗空调和老国标一级能效空调对比,省电程度能达到30%左右,效果非常显著。再加上很多老旧空调不光是用着旧版本的能效标识标准,而且也不是一级而是二、三级能耗居多,换言之如果这些老旧空调升级到新能效标准的新产品,最多一年能省下超千元的电费。
再加上現在的空調競爭激烈、單品價格不斷走低,2019年推出的新版能效標識的確很有機會成為市場新機遇,帶來一波“換新潮”。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隨著疫情的爆發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更是極大地影響到消費者的換新慾望,儘管格力、美的等大大小小的空調廠商都推出了新標準空調,但並未如預期般帶來銷量增長,好機會白白錯失。
而出了新能效標準之外,空調產品在過去的十餘年中並沒有太多創新,無論是IoT物聯網、智能化還是“新風”等概念和技術的出現都無法讓空調產生新的吸引力,產品層面的創新停滯,成了空調產業的一根“刺”。
智能轉型要有方向,技術創新不能成為“紙老虎”
在IoT、智慧互聯等浪潮的席捲之下,很多白色家電紛紛開啟了智能化轉型之路,不過從他們的動作來看,所謂的“智能化理解”很可能就是“手機App可以遠程控制”和“給家電加個屏幕”等等,而真正落實到產品層面,並沒有給體驗帶來太多的革命性變化。
相對於這些“創新”,個人認為2020年前後出現的“新風空調”反而是更具代表性的空調產品進步,畢竟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的確可以明顯感受到加入換風功能後室內空氣質量有所提升,尤其是和老舊的空調產品相比,能有非常直觀的差異。
(圖片來源:格力官網)
只是,以上便是新一代空調為數不多的亮點,這也是大多數消費者對更換空調意願不強烈的原因:新功能感知不強。立櫃式空調到掛式空調、從面板按鈕控製到遙控控制是產品層面的偉大革新,但從遙控器控製到手機控制這樣的“升級”已經面臨邊際效應,不能構成吸引消費者換新的絕對賣點,而智能化、新風等功能的出現雖然能提升體驗,但也不是那種能夠提供斷層式體驗提升的全新功能。
因此,升級點不多的空調產品,走入創新死胡同後面臨銷量下滑廠商也沒有太多解決辦法,強如美的、格力、TCL,他們的空調哪怕換代也只能是擠牙膏式的在基礎參數上做提升,甚至是將降低起售價作為產品賣點,顯然如此“新品”根本無法吸引用戶換掉家中的舊空調,正如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又不是不能用”。
實際上,空調的銷量困境也是整個家電行業的困境,IoT、智能化、5G等時下潮流的科技元素和家電產品結合得相當困難,甚至很多廠商都沒有搞明白這些元素到底要如何和家電產品進行結合,而強行結合的結果,只能是那些“四不像”。
在小雷看來,家電作為耐用產品本就不可能擁有消費電子般更新頻率,大多數家電用五年、十年甚至十餘年並不罕見,而有很多“科技賣點”實際上只是某一時間內受人追捧,經不起時間的推敲,不符合長期主義的精神。比如說,如果某個空調廠商為了趕“元宇宙”的潮流推出“元宇宙空調”,那麼小雷判斷這家廠商根本沒有在產品上花心思,也沒有任何技術沉澱,希望藉助潮流熱點來推銷產品,始終不長遠。
歸根到底,對家電產品來說故障率低、效果好和省電等特性才是大多數消費者關心的東西,他們不會因為新出的空調可以用手機操控、可以聯網就更換,但如果你告訴他們新空調會非常省電,那說不定他們已經在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