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實現了基於六方氮化硼的核自旋極化與控制
在2022 年8 月15 日發表於《自然材料》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普渡大學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六方氮化硼的核自旋極化與控制》。SCI Tech Daily 指出:借助光和電子自旋量子比特來控制二維材料中的核自旋,其開闢了量子科學技術的新前沿。
據悉,該團隊將電子自旋量子比特作為原子級傳感器、並首次對超薄六方氮化硼中的核自旋量子比特展開實驗控制。
除了實現原子級核磁共振光譜等應用,該技術還賦予了在二維材料中讀寫具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的能力。
通訊作者兼普渡大學物理、天文、電器和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
同時也是該校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成員之一的李銅倉(Tongcang Li)表示——
這是首個展示展示二維材料中核自旋的光學初始化和相干控制工作!
當前該團隊已能夠使用光來初始化核自旋,並且通過這種控制,能夠在二維材料中寫入/ 讀取帶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
展望未來,這種方法可在量子存儲、傳感、以及模擬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作為量子技術的最基礎單位,量子比特(qubit)算是經典計算機比特(bit)的量子衍生版本。
與傳統芯片上的矽晶體管不同,量子比特通常由原子、亞原子粒子、或光子構成。
在電子或核自旋量子比特中,我們可用自旋來指定二進制的’0’或’1’狀態。
這是一種與磁極性大致相似的特性—— 意味著自旋對電磁場很是敏感。
而想要執行任何任務,都必須先控制旋轉,然後連貫或長期保持。
接著我們可用自旋量子比特作為傳感器—— 例如以納米級分辨率來探測蛋白質的結構或目標溫度。
而後被困在3D 金剛石晶體缺陷中的電子,可產生10 – 100 nm 範圍內的圖像/ 傳感分辨率。
不過嵌入單層或二維材料中的量子比特,可以更接近目標樣本,從而帶來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強的信號—— 新研究為這一目標鋪平了道路。
早在2019 年,研究人員就已通過從原子晶格中去除一個硼原子、並在其位置捕獲一個電子,而在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中構建了一個電子自旋量子比特。
所謂硼空位電子自旋量子比特,還提供了一條誘人的途徑,來控制晶格中每個電子自旋量子比特周圍的氮原子的核自旋。
在這項工作中, 研究團隊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建立了光子與核自旋之間的界面。
核自旋可通過周圍的電子自旋量子比特進行光學初始化(設置為已知的自旋)。
然後便可利用射頻來改變核自旋量子位(寫入信息)、或測量核自旋量子位的變化(讀取信息)。
本例中,研究團隊還實現了一次對三個氮原子核的利用,且其相干時間是室溫下電子量子比特的30 倍以上。
此外2D 材料能夠直接分層至另一種材料,從而創建一個內置的傳感器。Tongcang Li 補充道:
二維核自旋晶格非常適用於大規模量子模擬,因為它可在較超導量子比特更高的溫度下工作。
為控制核自旋量子比特,該方案需要先從晶格中去除一個硼原子、並用一個電子代替它。
此時電子位於三個氮原子的中心,且每個氮原子核都處於隨機自旋狀態—— 狀態可能為-1、0 或+1 。
接著用激光將電子泵浦到0 自旋態,這一操作對氮核的自旋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來自:Nature Materials)
最後,受激電子與周圍三個氮原子核之間的超精細相互作用,會迫使原子核的自旋發生變化。
當循環重複多次時,原子核的自旋達到+1 狀態。無論重複的相互作用如何,它都會保持不變。
再將所有三個原子核都設置為+1 狀態,便可將之當做三個量子比特來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