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專家就猴痘病毒變種的新名稱達成共識
作為使猴痘疾病、病毒和變種–或者說支系–的名稱跟當前最佳做法相一致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世衛組織召集的一個全球專家小組已經就猴痘病毒變種的新名稱達成一致。他們同意使用羅馬數字來命名這些支系。
猴痘病毒是在1958年首次發現時命名的。那時候還沒有採用目前對疾病和病毒命名的最佳做法。它所引起的疾病的名稱也是如此。主要的變種則是根據它們已知的傳播地理區域來確定的。
目前的最佳做法是,對新發現的病毒、相關疾病和病毒變種的命名應避免對任何文化、社會、國家、地區、專業或民族群體造成冒犯,另外還要盡量減少對貿易、旅行、旅遊或動物福利的負面影響。
疾病:根據《國際疾病分類》和《WHO國際衛生相關分類體系》,為現有疾病指定新名稱是WHO的責任。WHO正在為猴痘的新疾病名稱進行公開諮詢。任何希望提出新名稱的人都可以在提出;
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負責對病毒物種進行命名。ICTV目前正在進行猴痘病毒的命名工作;
變種/支系:現有病原體變體的命名通常是科學家之間爭論的結果。為了在當前疫情背景下加快達成協議,世WHO於8月8日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從而使病毒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能夠就新術語達成共識。
來自全球各地的痘病毒學、進化生物學專家和研究機構的代表審查了已知和新的猴痘病毒變體或支系的系統發育和命名方法。他們討論了猴痘病毒變體的特點和演變、其明顯的系統發育和臨床差異以及對公共衛生和未來病毒學和進化研究的潛在後果。
該小組就符合最佳做法的病毒支系的新命名方法達成了共識。他們就如何在基因組序列庫網站上記錄和分類病毒支系達成共識。
達成的共識是,現將原剛果盆地(中非)支系稱為第一支系(I),將原西非支系稱為第二支系(II)。此外,大家一致認為第二支係由兩個亞支系組成。
適合的命名結構將用羅馬數字代表支系,用小寫字母數字代表亞支系。因此,新的命名規則包括I支系、IIa支系和IIb支系。後者主要是指2022年全球疫情中主要流通的變種群。品系的命名則將由科學家隨著疫情的發展而提出。必要時將再次召開專家會議。
在繼續進行疾病和病毒名稱的工作時,各支系的新名稱應立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