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餐櫃試水騎手收費外賣最後100米“提速”
外賣已成為堂食的重要補充部分,而近幾年受疫情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無接觸配送”成為常態。與此同時,為避免外賣無序擺放、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智能取餐櫃作為外賣服務“最後100米”的重要補充應運而生。
近期,外賣平台的智能取餐櫃開始試水騎手收費,收費模式能否持續?其未來發展又該如何?《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部分區域面向騎手試水收費
“進不去的園區、打不通的電話、等不起的電梯和找不到的門牌”成為外賣騎手的配送難題,也因此引發了一些消費爭議。智能取餐櫃的出現提升了外賣騎手的便利度,成為“無接觸配送”的重要保障。有數據顯示,有了智能取餐櫃之後,騎手每單平均可節省4—10分鐘。《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部分平台智能取餐櫃近期開始在部分區域面向騎手試水收費,騎手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使用,目前已覆蓋合肥、南京等城市部分點位。
實際上,市場上已有部分品牌的取餐櫃在投放之初就針對外賣騎手收費。以“白領優拼”為例,取餐櫃小格子使用一次0.3元,大格子使用一次0.4元,費用由騎手承擔,用戶取餐免費。
一位即時零售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取餐櫃雖然能解決餐飲、外賣行業的配送痛點,但取餐櫃對於運營方來說,物業費、清潔費以及電費、維修等運維成本高企。“對運營方來說,免費不可持續,市場化需求就需要有匹配的商業運營方式,通過供需的價格調節,由市場所選擇和淘汰,才能保障可持續服務。”
這位人士表示,將取餐櫃拿來和快遞櫃比較,其實是一個誤區,取餐櫃和快遞櫃模式並不相同。快遞櫃主要在社區使用,同時面向快遞員和消費者收費;但取餐櫃主要面向辦公、學校等區域,由騎手主動選擇,且對消費者完全免費。
消費者和騎手反應不一
採訪中,在北京國貿商圈工作的白領李淼對記者說:“公司不提供午餐,由於疫情防控要求,外賣員不能送到樓上,而中午是大家的點餐高峰,有時也會發生錯拿的情況。”所以,她更傾向於將外賣放置於取餐櫃中。
經常點外賣的消費者張佳佳說,如果自己在公司,傾向於騎手使用取餐櫃,此前出現過點完外賣後公司臨時需要開會的情況,導致取餐不便。“但如果是在家點外賣,希望騎手送到家門口。”張佳佳表示。
北京一位外賣騎手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他負責區域的寫字樓安裝了智能取餐櫃,但目前還沒有收費。“這一寫字樓有20多層,裡面入駐的多為小商戶,人員相對密集,高峰時需要等很久電梯,有段時間物業不允許送上樓,就需要在樓下等著顧客來取餐。有了取餐櫃,確實提高了配送效率。”對於平台試水面向騎手收費,他說,未來取餐櫃能否像電梯廣告一樣,在取餐櫃上投放屏幕廣告,將取餐櫃的成本分攤。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面向騎手端來收費,從整體來看比較合理。從騎手端來說,節約了騎手時間,短時間內可能會因向騎手收費產生一些抵觸情緒,但從長遠看可以提升效能,進而增加騎手收入。
使用和收費應走向精細化
目前,取餐櫃收費的邏輯是“誰使用誰付費”。不難看出,取餐櫃設點選址極其關鍵,需要真正從痛點出發成為“可選項”,能真正提高騎手的效率,由騎手主動投放。在業內專家看來,目前取餐櫃收費方式比較粗放,未來在使用和收費上應該更加精細化,例如可由用戶主動選擇,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接受《中國消費者報》採訪時表示,智能取餐櫃較適合對人流管控嚴格的機關辦公樓、醫院、學校等場景,應用智能取餐櫃將是未來一大趨勢,“智能取餐櫃作為服務補充不會完全取代配送上門。當物業環境有條件實現送餐上門時,應該保障消費者的選擇權。這樣不僅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避免出現配送不到位和發生不必要的服務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