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y Buffered揭示了傳說中的英特爾“奔騰5”處理器的更多細節
在周一發布的一支油管視頻中,Fully Buffered 講述了與英特爾被棄的7 GHz“奔騰5”處理器有關的故事。若能順利推進,英特爾原本有望挑戰單核7-10 GHz 主頻。然而受功耗與過熱問題的困擾,該項目最終被擱置,然後該公司將重心轉移到了多核路線。
時隔18 年,Fully Buffered 收集並彙總了與傳說中的“奔騰5”處理器有關的更多信息。
首先聊聊芯片本身,據說作為“奔騰4”的繼任者,Intel 原本有意推出代號為Tejas 的新品、同時Jayhawk 對應於至強(Xeon)衍生版本。
據悉,英特爾於2000 年11 月推出了’Netburst’x86 處理器微架構,並率先運用到了Willamette 內核的奔騰4 產品線上。
2006 年7 月,Intel 又將該架構用於’奔騰D’衍生型號,即便那時該公司已做好了全面轉向’酷睿’(Core)微架構的準備。
2003 年,英特爾開始著手開發Tejas 系列、併計劃於次年發布。然而受芯片設計問題的拖累,該公司先是將日期推遲到了2005 年。
遺憾的是,Tejas 項目最終未能順利達成,並於2004 年5 月7 日結束了開發。除了功耗與溫度爆炸,Tejas 還存在嚴重的“高頻低能”問題。
英特爾在 eBay 上購買的廢棄 Pentium 5 項目(via)
與此同時,Prescott 和Northwood 的小幅性能改進,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前者能夠提升到5 GHz 以上,但功耗和溫度增長“相對溫和”。
相比之下,被英特爾寄予厚望的Tejas 步子邁得更大—— 預期十年內(2000 – 2011 年)推升到驚人的10 GHz 主頻。
遺憾的是,正如Fully Buffered 指出的那樣,Prescott 完全是一場災難、至於Tejas 和Jayhawk 芯片,原本也旨在NetBurst 基礎上帶來一些增強和改進。
最終Intel 不得不從90nm 精進到65nm 工藝,L2 緩存從1MB 翻倍到了2MB,然而傳聞中的Cedar Mill 雙核SKU 也折戟沉沙。
規格方面,多家媒體報導稱,英特爾有向主板合作夥伴發送過早期Tejas 樣品,擁有2.8 GHz 主頻@ 150W TDP 。CPU 可安裝在LGA 775 插槽上,芯片尺寸213 m㎡(是Prescott 的兩倍)。
可惜Fully Buffered 僅找到了AnandTech報導過的一個樣品,且該模型被證明是Prescott 的B0 ES,而不是Tejas 系列。
好消息是,Fully Buffered 設法通過CPU Shack 渠道(eBay / John Culver)那裡搞到了傳說中的Tejas 和Jayhawk 處理器(具體入手金額未公開)。
不過該系列接口屬於垃圾佬們更熟悉的LGA 771 插槽(英特爾稱之為j-holes),而不是早期報導中提到的LGA 775,此外RoHS 文檔指向的日期為2004 年4 月中旬(假定生產線報廢的前幾週)。
Steve Fischer 是從事Tejas 和Jayhawk 處理器工作的英特爾工程師之一,他對分享了與該系列芯片開發有關的一些歷史細節。
然而除了Fully Buffered 頻道之外,目前尚未有其它消息報導來交叉驗證。
據說Tejas 由位於奧斯汀的工程團隊牽頭開發,而Folsom 處理器開發團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Folsom 擁有早期開發P6 和P4 衍生品的豐富經驗,而Austin 團隊相對較新。
開發者調侃道,被當做“死星”來開發的該處理器項目,可能會讓消費者開始接受水冷主機。到2004 年中的時候,當時最快的奔騰4 SKU 已具有3.8 GHz @ 115W TDP 。
基於此,Tejas 或可達成7 GHz @ 250W TDP 左右(甚至更高)的性能/ 功耗,這顯然已無法通過簡單的風冷散熱來鎮壓。
至於Intel 公司內部常見的’多團隊開發’策略,旨在催生更健康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當時他們在架構優勢方面展開了許多爭論。
某種程度上,Tejas 將P4 微架構推向了一個更極端的方向,且許多人認為這就是個死胡同—— 鑑於對處理器流水線的極端壓榨、其對功耗的影響也隨之而來。
而新近的移動/ 低功耗趨勢,已經預示了未來的正確發展方向。在Merom 團隊大秀了一把之後,公司層面決定忍痛砍掉Tejas,並在鏡像微架構上加倍努力。
在向Steve Fischer 詢問後,Fully Buffered 認為2004 年被砍掉的該項目,應該有流出一些早期矽片。至於CPU 能否順利工作,他倒是不太確定。
Fully Buffered 嘗試了或新或舊的一些Intel 主板,可惜未能順利點亮。
芯片命名方面,Steve Fischer 認為Tejas 代號來自德克薩斯州的某個公園/ 河流,但Jayhawk 就不太熟悉了。
此外砍掉上述兩個項目對英特爾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當時競爭對手AMD正積極醞釀速龍(Atholon 64)處理器,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佔據了市場領先優勢。
當然Intel 也很快反應了過來,通過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奔騰M 微架構、並使用了一些與迅馳筆記本電腦中相同的P6 構建塊而挽回顏面。
其不僅超越了多個基於NetBurst 的設計,甚至影響了未來的酷睿/ Core 2 產品線。但隨著時間轉到2022 年,兩家芯片巨頭又開始了向5.5 GHz 以上頻率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