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條的人反而更懶?Cell子刊揭示“瘦子之所以瘦”的奧秘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很瘦,甚至從來都沒有胖過;更氣人的是,他們看上去好像怎麼吃也不會胖,還會時不時和你抱怨“自己想增肥但不成功”。蒼天吶,“喝口水都會長胖”的小編流下了羨慕的淚水!他們到底為啥能保持這麼瘦呢?難道這群瘦子損友背著我在偷偷地運動?
7月14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Higher than predicted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lower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y underweight Chinese adults研究,以中國人群為研究對象,揭示了“瘦子之所以瘦”的奧秘——與BMI正常的人群相比,低BMI的參與者的食物攝入量會減少12%,身體活動水平會降低23%,但他們有著比預期高的靜息代謝率,包括靜息能量消耗增加和甲狀腺活動增強。
該研究顛覆了“苗條的人會吃更多且動得多”的主流觀點,看來運動並不是“保持苗條”的關鍵,答案還得從代謝健康中探尋。事實上,迄今為止大多數關於肥胖的研究都集中在高BMI的群體中,而忽略了健康但體重不足(Healthy Underweight,HU)人群,說不定他們才是探明真相的正確之路。
在排除了患有厭食症、刻意節食、因疾病或藥物導致體重減輕的個體,研究者最終招募了173名BMI在正常範圍(21.5≤BMI<25kg/m2)的參與者,其中46.8%為女性;和150名HU(BMI<18.5kg/m2)的個體,女性佔比達到83%。
基础信息数据显示,正常体重组的平均BMI为23.0±0.97kg/m2,而HU组的平均BMI为17.1±0.94Kg/m2。此外,HU个体中的腰臀比(WHR)、脂肪重量(Fat mass, FM)、无脂质量(Fat-free mass, FFM)以及体脂(Body fa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HU組與對照組的基礎信息
在接下來的兩週內,研究者對所有參與者的食物攝入量以及身體活動情況進行監測:採用雙標記水法(Doubly-labeled water, DLW)監測食物攝入量,這是一種基於同位素的測量技術,根據體內水中的H、O轉化率之間的差異作為CO2的生成函數,來評估人體能量消耗;身體活動水平,則是使用基於加速度計的運動檢測器來測量的。
得到的研究結果,真是非常因垂絲汀(Interesting)。
數據顯示,HU組的總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TEE)為7.47±1.39MJ/天,約等於1785.33±332.21kcal/天;而BMI正常組每日的TEE為8.50±1.01MJ,約等於2031.50±241.39kcal/天。
也就是說,HU組有著更低的TEE,比對照組低12.1%,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者表示,在整個DLW測量期間,參與者的體重都保持穩定,因此可以將“較低的TEE”視為“更低的能量攝入”。
儘管我們時常羨慕“瘦子能死吃都不胖”,但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HU組吃進去的食物能量確實比BMI正常組的少12%左右。“為什麼他比我瘦但比我能吃”很可能是你的錯覺,你吃下去的每一口肉都不會辜負你的。
接着,研究者基于FFM、FM和年龄的方程,计算出每个人预期的TEE。对比发现,HU组测得的TEE为预期的99.1%±14.4%,而正常体重组的TEE为预期的90.4%±10.0%。即,与BMI正常组相比,HU中的真实TEE相对于期望值显著更高。
兩組間的TEE及調整後的TEE對比
這種關聯在靜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與TEE類似,HU組的REE比對照組低10.2%。但在經過混雜因素的調整後,HU組的REE反而更高!數據顯示,測量出的HU組真實REE值為預期的122.2%±11.0%,而正常BMI組的測量REE僅為預期的97.5%±9.7%。
前者比預期高22.2%,後者比預期低2.5%,這一高一低便彰顯出瘦子的優勢了:人家就是躺著,他們的代謝率都高於預期,你說氣不氣?
兩組間REE對比圖
更氣人的還在後面!越瘦的人反而越“懶”!
與正常BMI對照組相比,HU的體力活動水平(Physical activity level, PAL)和體力活動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PAEE)均更低,後者的PA比前者低了23.3%,具有統計學意義。混合效應模型顯示,HU個體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都有著低於常人的體力活動水平。
而對比不同程度體力活動的時間佔比發現,HU組表現出更多的久坐行為,更少的劇烈運動,導致他們整體PA更低。在HU的群體中,以久坐為代表的輕度體力活動約佔總PA的95%。
兩組之間的體力活動情況對比圖
以往的研究總是告訴我們,肥胖的出現往往與減少的PA有關。然而,一旦BMI<18.5kg/m2時,這種“隨著BMI升高而PA降低”的趨勢或被逆轉。同時,不要忘了,雖然這些瘦子的體力活動少,但他們就算是坐著,消耗的能量也比預期高啊(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真的很不公平啊?!事實上,這一切還得歸功於代謝。
生化指标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U群体中的甘油三酯(TGs)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更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更高。不仅如此,HU组还有着更高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以及更高趋势的总甲状腺素(T4)和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而BMI与FT3、FT4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测量和预测的REE之间差异与T3、FT3、FT4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甲狀腺激素水平與調整後REE之間的關係
上述數據證實,低體重/體脂比高PA更能促進代謝健康。對於BMI<18.5kg/m2的群體而言,即使不運動,這些健康指標依然會得到改善。“雖然這些非常瘦的參與者有著很低的身體活動水平,但他們的心臟健康指標都屬於正常範疇,如膽固醇、血壓等。這表明,低體脂對於代謝的影響可能超過了身體活動”,本研究的第一作者胡素梅解釋道。
此外,此前有研究證實,甲狀腺激素在控制食慾、產熱、調節REE以及體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T3、FT3、FT4水平很可能通過影響REE,來發揮降低體重的作用。
綜上,與正常BMI的人群相比,健康但有著低BMI群體的總能量消耗減少了約12%,身體活動水平降低了23%,但有著比預期高的靜息代謝率。儘管運動少,但他們的代謝指標更好,膽固醇以及甲狀腺激素水平都優於常人。
當然,研究者承認該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沒有測量參與者實際攝入的食物量以及飽腹感情況。同時,團隊也打算進一步擴大研究,探究低體重健康人群與正常體重個體之間的遺傳差異,了解背後的深層機制。
研究看到這兒,小編這個小胖子只能說:我胖真不是因為我賴,他瘦也不是因為他自律。真是生死有命,胖瘦在天呢~
撰文| Swagpp
編輯| Swagpp
原標題:苗條的人反而更懶?身體活動比你低23%,卻比你瘦!Cell子刊揭示「瘦子之所以瘦」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