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食品雜貨已成為不少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服務有啥不一樣?
最近美國網購食品雜貨軟件Brick Meets Click和Mercatus有關食品雜貨購物的調查顯示,6月份在線食品雜貨總銷售額同比增長6%,達到72億美元。今年第二季度,網購雜貨的銷售額為224億美元,比2021年第二季度增長1%。
網購食品雜貨已成為許多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免費的取貨服務越來越少+通貨膨脹——人們開始回歸線下購物。網購食品雜貨仍有發展勢頭。
Brick Meets Click的合夥人大衛·畢曉普(David Bishop):“通貨膨脹和新冠病毒共同影響著市場,價格上漲促使顧客尋找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費用,而對感染病毒的擔憂促使購物者採用在線雜貨店,可以減少與人群的接觸。”“在5月和6月期間,由於變種病毒的感染病例激增,人們越來越傾向於網購雜貨的方式了。”
網購食品雜貨已成為許多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有一部分人每週都會網上購物。根據一家互聯經濟月報PYMNTS,六分之一(15.8%)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網上購買食品雜貨,且每週都會送貨上門。雖然這一比例低於近四分之一的消費者(24.6%)每週從Amazon.com、Etsy或eBay等網站購買非食品雜貨產品,但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購物者已經將網購雜貨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而不僅僅是偶爾的囤貨採購。每月一次網購雜貨或更少的購物者比例為16.8%,每週使用路邊取貨的比率為15.6%。
在美國,取貨業務作為網購雜貨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表現良好。與去年同期相比,網購雜貨的第二季度的銷售額增長了3%,取貨業務為網購雜貨的總銷售額貢獻了45.7%,比2021年提高了80個基點。
下單之後怎麼取貨呢?
這種網購雜貨(eGrocery)就和國內的京東到家、各種網上買菜的app很相似,但是外國人怎麼取貨麼?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電商迎來大發展,一些零售商響應新變化,實行路邊取貨。路邊取貨是一種非常方便的取貨方式。這類似於“網上購買,到店取貨”,只不過顧客不需要下車。當他們到達指定的地點並打電話時,商店的工作人員就會把訂單送到他們的車上。根據美國一家優惠券CouponBirds對商家快遞服務的調查,現在有54%的商家為顧客提供路邊取貨服務。
以前美國人可以獲得免費的路邊取貨服務,但現在需要收費了。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迫使商家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提供路邊取貨服務確實會給零售商帶來成本壓力,提供免費路邊取貨服務的零售商會越來越少。而提供免費路邊取貨服務的商家會對所選商品收取更高的費用、收取路邊取貨費、設定最低購買數額。
免費的取貨服務越來越少+通貨膨脹——人們開始回歸線下購物
據MarketWatch報導,隨著食品價格的飆升,更多的美國人重新回歸線下購物。政府表示,過去12個月,食品價格上漲了10%。受汽油、食品和住房價格上漲的推動,上個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出現了40年來最大漲幅。
肉類、家禽、魚類、蛋類指數比去年上漲了13.7%,牛肉指數上漲了16%。與去年相比,外出就餐的人數也增加了6.9%。隨著美國各州取消了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規定,零售商降低了對口罩的要求。儘管COVID-19病例仍然在增加,但最新的新冠浪潮有所消退——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親自購物,因為有很高的的參與感。
Mercatus的一個調查發現,今年3月網購食品雜貨的總消費額為87億美元,但6月的總消費額為72億美元。當該報告發佈時,有人猜測,由於網購食品雜貨的額外成本,通貨膨脹正在驅使顧客回到線下商店購買雜貨。
儘管消費額下降了,但網購食品雜貨市場還是不容忽視。只要疫情還在繼續,人們隨時有可能被“關在家裡”。而且疫情期間的部分消費者已經形成了網上買菜的習慣,工作繁忙沒時間去親自購物就可以在網上下單,很是方便。
網購食品雜貨仍有發展勢頭
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新型病毒的新變種繼續擾亂經濟並影響消費者習慣,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網購雜貨的長期發展。
來自國外網站retailwire的行業人士評論說:“在線食品雜貨將繼續增長。”雖然在實體店的銷售額和顧客光顧的次數上,它沒有突出表現。網上經常有太多的誇張言論,導致一些人認為它已經成為主流。由於食品雜貨的利潤率較低,加上在線配送的成本較高,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是實現盈利的首要任務。讓消費者養成有規律的購買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網購雜貨才能長期發展。除了關注運營之外,增強網購信息的可靠性,盡可能不要更換產品,以改善客戶體驗。
喬治·本德校長發表評論說:“我不是一個經常網上購物的人,因為我知道我會被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註意力,從而忘了我真正要買的東西。話雖如此,我每週還是會用Instacart給住在800英里外的一位長輩送食品雜貨(Instacart是一家美國公司,為美國和加拿大的雜貨店提供配送和取貨服務)。這樣看的話,在線訂購就很方便。很多人都太忙了,沒有時間去購物,或者像我一樣只是討厭自己去雜貨店。所以我還是相信雜貨配送和取貨業務會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