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浪滾滾,氣候開始超預期變化了麼?
伴隨著熱浪席捲全球,數百萬人今夏正在親身體驗氣候變化的影響。這不禁讓人思考:氣候變化的發展速度是否比科學家們預期的要快?考慮到現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目前的極端氣候事件未來是否比研究預測的更加極端?
更強、更長的熱浪今夏席捲全球
超強熱浪今夏在整個歐洲肆虐。
當地時間7月19日,21個歐洲國家發布了高溫預警。英國首都倫敦氣溫在當天達到了40攝氏度,打破歷史紀錄。
和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高溫帶來的山火在全境蔓延。位於法國西南的吉倫特省,20000公頃森林因此遭山火侵襲。大火肆虐森林,超過37000人被緊急疏散。外界預計法國本輪熱浪極有可能接近乃至超越2003年的那場歷史性熱浪。
在葡萄牙,當地經歷了攝氏47度的全國最高氣溫,許多火車停運,飛機停飛。大量人員死於高溫。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公室預計,目前光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有超過1700人死於高溫,而夏季才剛過一半。
歐洲以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今年已經是經歷連續五次熱浪,巴基斯坦的賈科巴巴德(Jacobabad)在5月創下49攝氏度的新溫度記錄。
在南半球,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巴西都在1月見證歷史性的熱浪——很多地區報告出現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在澳大利亞,該國西部的昂斯洛(Onslow)氣溫在今年1月達到50.7攝氏度,平了南半球有可靠紀錄以內的最高溫。
現在的熱浪不僅更熱,而且持續時間可能更長。
英國氣象局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最近的熱浪所造成的極端酷熱在現今出現的機會比過去高10倍,在過去50年,溫暖期的時長已經延長了一倍,而且情況還有可能惡化。
極端熱浪主要歸咎於氣候變化嗎?發展速度是否比科學家預期的要快?
大多數氣象科學家都將現在的酷熱天氣歸因於氣候變化。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指出,如果沒有氣候變化存在,目前如此劇烈的熱浪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全球變暖大大提升了夏季基礎溫度,這使得更頻繁、更極端和更持久的熱浪變得更加常見。
就發展速度而言,目前的極端天氣變化在廣義上並沒有突破科學界之前的研究認知。
包括聯合國氣候報告在內的研究都強調全球溫度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高度相關性。相關研究結論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觀測預測中便已得到驗證。
目前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開始前高出1攝氏度。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的數據,僅僅這1攝氏度已經令全球人類生活在12.5萬年以來最熱的時期。
聯合國目前設定的目標是,全球平均氣溫不超出工業化前溫度水平1.5攝氏度。要做到這一點,全球碳排放要在2025年達到峰值。
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算,2021年的能源碳排放上升了6%,達到歷史新高。按照目前的進度和規模,全球碳排放要在2030年底之前至少減低43%。在2050年之前,全世界碳排放淨值則需歸零,才能避免災難性的後果出現。
氣象模型並不是為極端氣候而建
目前外界質疑,包括北極海冰的消失、野火燒毀土地的擴大以及近幾十年來歐洲極端溫度事件的迅速增加並沒有在氣候模型中有所體現。
科學界對此解釋稱,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氣候模型並非旨在預測區域極端事件。模型的主要任務實際是模擬長時間和廣泛區域的平均溫度變化。
目前的關鍵問題在於,諸如歐洲熱浪等極端氣候現像是否僅是氣象模型中的異常值,還是更大規模極端天氣發生前的早期預警信號。目前科學界尚無統一觀點。
康奈爾大學地球與大氣科學助理教授Flavio Lehner表示,研究人員同時在探索非碳排放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加劇熱浪。這些因素包括潛在的反饋效應,例如某些地區的土壤和植物變乾。超過某些閾值,這可能會在熱浪期間加速變暖,加劇土壤水分變成蒸發水。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是:氣候變化本身是否正在增加熱浪大氣模式的持久性。相關熱浪大氣模式包括高壓脊的積聚,將暖空氣向下推,形成所謂的熱穹頂,盤旋並烘烤大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