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條鰍科魚類新種
條鰍科隸屬於輻鰭魚綱鯉形目,是一類適應流水生境的底棲性小型魚類。記者7月24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緬甸林業研究所合作,在與我國西南毗鄰的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條鰍科魚類新種——楊氏迷鰍。國際經典動物分類學期刊《淡水魚類學探索》發表了相關成果。
迷鰍屬是條鰍科2018年確立的新屬,其主要特徵是雄性胸鰭第一分枝鰭條明顯較寬且向上傾斜,分枝鰭條間距更短且除接近頂端外無膜質結構;鰾後室呈圓錐狀且較小,或是缺失;下唇中部有缺刻,兩側皮褶形成角狀肉墊;雄性具有明顯的眶下瓣等。早期的分類學研究,將迷鰍屬魚類歸為遊鰾條鰍屬和南鰍屬。目前此屬共記錄有16種,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和南亞的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和雅魯藏布江等流域。
楊氏迷鰍。
楊氏迷鰍頭部側面(a為雄性,b為雌性)。
楊氏迷鰍以長期致力於魚類資源保護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君興研究員的名字而命名,該新種主要依據體側6至7個黑灰色點狀或馬鞍狀斑塊,頭部較多的無規則黑斑,腹鰭腋鱗明顯,鰾後室較小,尾鰭深分叉等形態特徵區別於該屬其他物種。楊氏迷鰍記錄最大個體體長為56毫米。
依託於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平台,昆明動物研究所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與緬甸林業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緬甸北部完成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聯合考察期間,採集到楊氏迷鰍新種標本;與此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特拉特研究團隊也在當地採集到該新種標本。昆明動物所助理研究員秦濤、研究員陳小勇等人與上述兩家機構聯合開展研究,共同完成該新種的論文撰寫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