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騰訊盯上網約車生意
滴滴80.26億元罰單落地。與此同時,騰訊被曝入局網約車市場。根據媒體報導,騰訊正在微信九宮格內的“出行服務”中,測試全新的打車功能。而就在幾天前,華為也推出了“Petal出行”打車快應用,邀請用戶眾測。一個是社交巨頭,一個是這兩年不斷深入汽車產業的巨頭,都在同一時間瞄準了網約車這個賽道。
沉寂已久的網約車市場再次掀起風雨,華為騰訊們能“殺”出重圍嗎?
華為騰訊輕模式入局
據媒體報導,騰訊此次在微信九宮格內測試的全新打車功能,不同於騰訊此前在廣東地區與如祺出行的合作方式,這次微信將接入更多網約車服務商,業務覆蓋的城市也進一步增加。
目前,該功能界面標有此前並未出現過的“微信打車·優選出行”字樣,打車功能內採用的是聚合打車模式。已陸續接入了曹操出行、陽光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等多個打車平台。試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
知情人士透露,該功能還處於灰測階段,是開放性接入合規的出行服務商,與出行服務商一道,為用戶提供聚合出行服務。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華為也正式推出“Petal出行”打車快應用,和騰訊一樣,華為也是採用輕模式的聚合打車模式,並不親自下場做打車業務。
目前Petal出行處於眾測階段,邀請華為賬戶用戶體驗,已覆蓋北京、深圳、南京三座城市。
從Petal出行的界面信息來看,該應用目前僅支持首汽約車和神州專車兩種選擇,在車型上提供經濟型、舒適性、商務6座、豪華型四種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Petal出行採用的地圖數據來自華為旗下花瓣地圖,雖然花瓣地圖還未在國內市場上架,但和華為合作的AITO旗下的問界M5、M7搭載的正是花瓣地圖。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華為推出Petal出行很有可能是為了給花瓣地圖豐富使用場景。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高精度地圖將成為自動駕駛感知層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花瓣地圖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不僅是華為的智能汽車業務的基礎設施,也是華為打造萬物智聯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中的基礎設施。
而佈局網約車,無疑可以為花瓣地圖帶來更多數據,提升其精確性,從而反哺汽車智能生態。
雖然華為不自己造車,但汽車市場上處處有華為的影子。入局網約車市場,華為就形成了“整車+出行平台+自動駕駛”的汽車業務鏈佈局。
相比自營運力,聚合平台模式運營成本低,可接入的服務商多且體量大,可以擴充運力池。對於華為和微信而言,前者擁有眾多華為賬戶用戶,後者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只需要將流量轉化為訂單,就能補齊出行服務能力。
華為騰訊勝算幾何?
2021年7月2日,國家網信辦宣布對滴滴啟動網絡安全審查。滴滴旗下的滴滴出行等26款App被下架。
在這之前,滴滴無疑是網約車市場的“王者”,獨占九成市場份額。滴滴的下架,一時間讓其他網約車玩家看到了一絲希望。
原本已退出網約車遊戲的美團打車,迅速在幾天內重新上架App,並加速開城,在一個月內覆蓋了全國100座城市,兩個月這個數據增加到200座城市。
為了補齊矩陣,美團打車還上線了“美團打車”微信小程序。
其他玩家也迅速反應了過來,曹操出行立刻推出“拉新人得現金”、簽到領打車券、“打車季”打車低至六折起等優惠活動;高德則啟動了暑期免佣季,瘋狂“搶”司機;哈囉出行也在部分城市上線快車和特價車;T3出行則是加大了營銷和補貼力度……
網約車市場再次硝煙四起,各玩家拿出渾身解數試圖搶占滴滴下架後留下的空白。資本也聞風而動,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1年網約車相關行業共發生約16起融資事件,從已披露的金額看,融資總規模超百億元人民幣。
其中,包括去年10月T3出行完成的與7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以及去年9月曹操出行拿到的38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等巨額融資。
儘管加速業務拓展,疊加資本助力,但滴滴在網約車市場的頭部地位卻難以撼動。
今年初,根據晚點Latepost的報導,滴滴在網約車市場的份額從近九成掉至七成,但仍掌控著網約車市佔率第一的位置。
雖然網約車是塊硬啃的骨頭,但它也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4.53億,較2020年12月增長8733萬,佔網民整體的43.9%。
用戶仍在增長,意味著市場規模仍在擴大。
根據威爾森汽車智能決策發布的《2021出行行業市場洞察》報告,2025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預期將達到4341億元,2022-2025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複合增速約為10%。
網約車行業也仍在迎來新玩家。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國共有277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環比增加3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453.0萬本、車輛運輸證183.7萬本,環比分別增長3.1%、4.3%。
華為騰訊雖有流量,但在這樣一個內捲的行業想要突圍注定前路不易。
一方面,目前網約車行業“一超多強”的格局已相對穩定,滴滴的巨頭位置難以撼動,加上高德、美團、曹操、T3等腰部玩家林立,華為和騰訊培養用戶習慣需要一定時間。
另一方面,對網約車聚合平台的監管也日益趨嚴,網約車行業勢必將進一步規範。
華為騰訊固然可以蠶食部分地盤,但要想撼動整體市場格局,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