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識別出現障礙?新研究:“另類症狀”導致漏診或誤診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最新研究,世界各地的猴痘患者都多多少少出現了一些通常與該病毒無關的症狀,從而導致誤診或漏診。根據這項研究,許多醫生報告稱,一些患者只在口腔、肛門或生殖器上長了單一的潰瘍。這些病例不符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對猴痘的定義。
據悉,這項研究調查了16個國家的528例病例,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猴痘研究。
倫敦大學瑪利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艾滋病醫學臨床教授、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Chloe Orkin表示,“病例識別至關重要,而我們現在似乎還沒有能力真正識別這種疾病。”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患者會在幾週內康復,但也有患者病情嚴重,也可能導致死亡。兒童、孕婦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人群感染風險更高。
在全球爆發的猴痘疫情中,已有超過1.5萬人感染了猴痘,其中約2300人在美國。從歷史上看,在西非和中非地區,這種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家庭接觸傳播。而現在,主要病例都集中在男男性行為者中。
一些地方衛生部門已經就猴痘的“另類症狀”向當地衛生工作者發出警報。
紐約市衛生官員在7月18日的一份報告中描述了一些病例的“非典型特徵”,包括潛伏期縮短2至5天,不發燒或淋巴結腫大,而且只有少數分散的病灶,最突出的是在肛門和生殖器區域。
瑪麗女王大學的性健康和艾滋病醫生John Thornhill教授表示,這些不同的陳述表明,猴痘感染最初可能會被忽略,或很容易與梅毒或皰疹等常見的性傳播感染混淆。因此,他建議,應拓寬當前對猴痘病毒症狀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