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蒸發後是啥樣?新研究認為會留下蘊含原始信息的實體殘塊
最近基於弦論的新研究認為,黑洞蒸散後可能會形成人類理論上能接觸到的殘塊,或者說一個不會被事件視界所籠罩的奇點。自從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黑洞會蒸散後,人們就知道黑洞可能會從宇宙中消亡。但目前科學家有關引力和量子力學的見解還不足以描述黑洞生命的最後時刻。
但基於弦論的新研究提出,黑洞死亡後可能會形成人類可以接觸到的殘塊。
霍金輻射的重要性
嚴格意義上說,黑洞並不是完全漆黑的。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所有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中都取相同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的黑洞永遠是漆黑一片,一旦形成就會一直留在那裡。但在20世紀70年代,霍金使用量子力學來探索黑洞邊界附近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視界。
霍金發現,宇宙的量子場和視界的單向勢壘之間存在奇怪相互作用,為能量提供了一條從黑洞逃逸出去的通道。能量會以緩慢穩定的輻射和粒子流從黑洞向外發散,也就是後來被稱為霍金輻射的粒子流。隨著能量一點點逃逸,黑洞會失去質量,從而縮小,最終完全消失。
霍金輻射造成了所謂的黑洞信息悖論。科學家認為,所有關於墜入黑洞的物質的信息都會穿過視界。但是霍金輻射本身並不攜帶任何信息。當黑洞最終消失後,內部所有的信息都去哪裡了呢?
超越愛因斯坦
對物理學家來說,黑洞信息悖論表明人類還沒有理解某些東西。這可能是因為人類不了解量子信息、引力或視界的本質。解決黑洞信息悖論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構建一種超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新引力理論。
科學家已經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黑洞中心會失效。黑洞是時空中被稱為奇點的微小孔洞,那裡的密度趨於無窮大。正確描述奇點的唯一方法是引入量子引力理論,其能夠正確預測強引力在極其微觀尺度上的表現。
不幸的是,目前科學家有關量子引力的理論見解匱乏。直接觀察奇點固然很好,但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說法,奇點被鎖在黑洞的事件視界後面,人類無法接觸到它們。
但通過研究霍金輻射過程,科學家或許能找到一條接近奇點的捷徑,並了解所發生的物理現象。當黑洞蒸散時,它們會變得越來越小,視界也會離中心奇點越來越近。在黑洞生命的最後時刻,引力變得極大而黑洞本身變得極小,以至於科學家無法用現有理論正確進行解釋。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引入新的引力理論。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就是用弦論對廣義相對論進行修正。
裸奇點
這種修正後的理論並不一定能正確替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可以讓科學家深入研究引力在接近量子極限時會發生什麼。最近,一個理論團隊就使用所謂的愛因斯坦-膨脹-高斯-貝內特引力理論(Einstein-dilaton-Gauss-Bonnet )來研究黑洞蒸散後的最終狀態,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年5月份的他們在5月份發表在預印本數據庫arXiv上。
由於用弦論對廣義相對論進行了修正,其中有大量近似和猜測,研究小組的結果細節有些模糊,但總體上描繪出黑洞蒸散後會發生什麼。
愛因斯坦-膨脹-高斯-貝內特引力理論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黑洞有最小質量,所以基於此能夠研究出當一個不斷蒸散的黑洞開始達到最小質量時會發生什麼。
根據理論的確切性質和黑洞的演化進程,黑洞蒸散過程中會留下一個微小的殘塊。這個殘塊不再有視界,所以理論上人類可以接觸到它。雖然這個殘塊非常奇特,但至少會保留掉入原始黑洞的所有信息,從而解決霍金輻射帶來的黑洞信息悖論。
另一種可能性是,黑洞達到最小質量,脫離視界,但仍然有一個奇點。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這種“裸奇點”似乎並不成立。但如果它們存在,將會為人類打開進入量子引力領域的大門。
目前還不清楚愛因斯坦-膨脹-高斯-貝內特引力理論是否是人類通往量子引力的有效路徑。但這種研究有助於物理學家解釋黑洞這種宇宙中最複雜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