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汽車又一關鍵人物流失:車BU首席架構師離職多位關鍵人物相繼出走
據晚點Auto報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智能駕駛產品部的首席架構師陳亦倫博士已於近期離職。資料顯示,陳亦倫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加入華為之前,陳曾在智能電力管理公司伊頓擔任技術專家和項目經理,2017 年加入大疆,擔任首席工程師。
2018 年,陳亦倫加入華為,擔任自動駕駛部門首席科學家,負責感知技術。
目前華為車BU 下設15 個二級部門,包括智能駕駛產品部、MDC 產品部、智能車控產品部、智能車雲產品部、智能駕駛產品部、智能座艙產品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等。
自去年以來,華為車BU已有多位關鍵高管相繼離職。
今年1月26日,原華為智能駕駛總裁蘇箐被傳出離職的消息。華為方面表示,蘇箐確已離開華為車BU,感謝蘇箐對車BU 所做的貢獻。
蘇箐是華為老人,2004年12月海思成立時,他在麒麟研發後參與了參與方牌的系統設計團隊,曾領導華為達奇AI 芯片架構,芯片正是基於這一架構。華為涉足汽車業務,蘇箐加入華為汽車事業部,曾擔任智能駕駛之後的產品線總裁、首席架構師。
去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蘇箐語出驚人,他在談點及自動駕駛事故時表示,當機器和人類共生,就一定會造成事故率,講難聽點是“殺人”。
这位先后在华为担任终端首席架构师、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的技术专家,在业内以“耿直和敢说”著称,但也正因发表了“所谓的不当言论”,在2021年7月被任正非签署免职令同时,进入内部“预备队”待命。
此後,外界開始猜測蘇箐已經被邊緣化。
在蘇菁離職消息公開化,並得到華為官方承認後,其實關於他的去向也有一個傳言:將擔任大眾在中國設立的自動駕駛公司CTO。而他將帶領從華為的四、五百人團隊一起加入大眾。但該消息並未得到證實。
隨後4月29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智能車控領域總經理蔡建永也宣布從華為離職,並加入了電池企業公司寧德時代,任寧德時代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業務負責人。
蔡建永在華為有著深厚的履歷。2017年就已是華為車聯網創新中心的總監。2019年5月,任正非親自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方案BU 宣告成立,由ICT 管理委員會管理,前華為無線網絡業務部和日本運營商業務部的總裁王軍出任車BU 總裁,蔡建永出任華為智能汽車BU CTO一職,同時兼任9大二級部門之一的架構設計與集成戰略部部長。
後來,華為汽車BU多次組織架構調整,蔡建永隨之轉任華為汽車BU 智能車控領域總經理一職,所屬部門為華為汽車業務14 個二級部門之一,相當於被從內部降級。
在華為任職期間,蔡建永的工作內容主要涉及車輛架構、系統設計兩大方面。除了在一些大會上做的公開演講,蔡建永為人低調,網上幾乎找不到與他有關的更多個人信息。
除蘇菁、蔡建永外,2021年華為還流失了不少高層及核心技術人員。
比如:
- 原華為汽車業務副總裁、西歐企業業務部部長何利揚加盟小鵬汽車;
- 原華為自動駕駛團隊創始人、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陳奇已加入極氪汽車任自動駕駛副總裁;
- 原華為智能駕駛產品部項目群總監張曉洪加入蔚來汽車擔任高級產品經理。
另有原華為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薑軍、原華為融合傳感負責人彭學明離職,去向未知。
目前,關於造車這件事,華為對外統一是:“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他們不僅這樣說,也把它當成了一個使命,幫傳統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汽車內部也充滿不確定性,組織架構頻繁調整,戰略方向不明確,內部還實行激烈的賽馬競爭機制,內耗嚴重,導致核心人才不斷流失,離職後的人才大多都去了蔚來、極氪、小鵬這些新勢力車企。
據虎嗅報導,從《財經》在11月份曝光華為自動駕駛原研發部長陳奇(蘇菁同僚,有人說副手)加入極氪,再到12月份華為在蘇州召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生態大會”,都預示著華為汽車BU內各業務線一些微妙的權力變化。
根據華為官網顯示,目前與華為建立合作的汽車廠商多達8家,除了北汽、廣汽、長安、小康外,還有比亞迪、長城、東風標致和一汽紅旗。
但是,這些車企除小康股份外,均只採用華為的部分技術解決方案,沒有達到深度合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