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越造手機,越南會是下一座“全球手機工廠”?
前有三星、蘋果攜產業鏈出走越南,現有小米赴越生產。越南,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下一個全球手機製造基地,與印度奪食。全球每10台手機中,就有1台是“越南製造”。在越南出口產值中,手機及零部件佔比最大。
另一個讓國人“警惕”的信號是,越南出口超過深圳。這一趨勢始於2020年。近兩年來,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外流。印度曾一度成為中國手機廠商的首選地,但風險接踵而至,最近,一家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被以“反洗錢”為由突擊檢查,企業至今仍處於停滯狀態。手機產業鏈上下游都在尋找更為安全的製造基地。那麼,越南能否成為新一代“全球手機工廠”?
01
三星無人撼動
“果鏈”搶人大戰
在越南手機製造業,三星堪稱“巨無霸”,而蘋果則是“拖家帶口”。
手機廠商赴越生產的第一波浪潮開始於2015年,產業鏈“大廈”圍繞三星和蘋果建立起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時任三星會長李健熙攜子奔赴越南,此後,一座耗資6.7億美元的手機製造廠在這裡拔地而起。而在此之前,郭台銘一擲千金,在越南北寧買下400多公頃土地。
十幾年後,三星正式轉戰越南。2019年,三星關閉最後一座在華手機工廠。如今,三星手機全球一半的產能出自越南,其第二大製造基地在印度,韓國本土只佔10%。2021年,三星(越南)公司營收742億美元,相當於同期越南GDP的20%左右。
蘋果也攜重要代工廠及供應商將產線逐步遷往越南,2021年已有23家供應商在此建立30多座工廠。
同期,梳理蘋果2021年公佈的全球200大供應商可見,中國大陸工廠數量為259座,佔比40%以上,中國果鏈工人有200萬人,是越南的十倍以上。然而,2022年春天的一場疫情,讓上海及周邊的果鏈卡住了。蘋果前200家供應商中,有一半在上海和臨近的江蘇省,面臨停產的風險。
此刻,富士康越南工廠有6萬大軍在為蘋果忙活,遷往越南的“果鏈”還有生產AirPods的歌爾聲學和立訊精密,攬下iPad的比亞迪。
越南果鏈的繁榮或許從搶人大戰可見一斑。6月11日,富士康掌舵人劉揚偉公開“喊話”競爭對手:“這些工廠看到富士康在哪建廠,就特地跑去廠區旁邊買一塊地,想用這樣的方式搭載順風車,並且靠高薪挖角富士康人才,迅速進入市場。”
就在今年3月,歌爾獲得國際金融公司(IFC)7億美元貸款,分別投向歌爾在越南北寧省和義安省的兩個項目,目前北寧工廠有3.5萬名員工,擴建後預計再增加4萬名,而義安工廠預計增加3萬名。
從富士康越南公司官網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到,2022年6月,富士康越南公司繼續擴大招工,面向越南招聘約1萬名工人。從富士康在2021年1月發布的招聘啟事上看,越南工人的基本工資為約1470元人民幣,還提供伙食津貼約320元人民幣,勤奮津貼約150元人民幣、住房津貼(針對不住宿舍的員工)約150元人民幣、旅行津貼約60元人民幣。在不加班的情況下,一位富士康普通組裝產線工人月工資為2150元。
圖源:富士康越南公司官網
不過,據越南中資手機企業協會秘書長楊述成觀察,今年以來,越南普通手機產線工人平均工資已經漲到3000~3500元人民幣,只比我國同類產線工人便宜30%左右,甚至遠遠超過印度。
富士康在北寧省遇到了歌爾,在北江省遇到了立訊,搶人大戰進一步助漲人力成本,這應該便是一向低調的劉揚偉公開“叫板”的原因之一。
越南國土整體呈狹長形,北部的北寧、義安、北江都臨近中國廣西、雲南,從物流上考慮,北部便於從中國進口手機零部件,所以蘋果最大代工廠富士康、三星等手機產業鏈都集中在此。
搶人大戰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越南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越南的人力成本優勢也不再明顯。
越南總人口數是9826萬,年輕人比例以25%~40%計算,適齡勞動力人口在2457萬~3930萬之間,其中還有部分年輕人前往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打工,實際能留在越南的適齡勞動力在2500萬-3000萬之間,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手機製造產業鏈。在北部以首都河內為核心,直徑30-50公里畫一個圈,能招到的勞動力更為有限。
02
小米開啟越南生產
擁擠的越南北部手機製造重地,正在發生著一個重要變化:小米手機成功下線。
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以20.6%的市場份額躍升第二,超過了“藍綠廠” OPPO(14.4%)、vivo(11%),離“市場老大”三星還有10%的差距。
月度越南市場份額追踪報告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小米從2020年開始佈局越南產線,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國產手機廠商及上游供應商開始謀劃將產線遷往越南。
作為小米手機代工廠之一,DBG(印度)也曾代工小米手機。根據DBG光弘科技官方公佈信息,DBG(印度)於2020年加入小米代工行列。2020年9月25日,第100萬台小米智能手機在DBG印度工廠正式下線。同年10月30日,光弘科技與越南太原省政府完成土地購置意向書的簽署,欲與華勤通訊和領益製造聯手在越南投資1.2億美元,建設其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規劃三年內,實現年產能3000萬台的智能終端和消費電子如筆記本電腦、IOT產品等。
越南光弘生產基地項目由合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承建。合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披露的項目信息顯示,該項目佔地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總註冊投資資金為8000萬美元,預計年產量約為2000萬台。該工廠投產後,將為約10000名工人創造就業機會,每年為越南國家基金貢獻約140萬美元。而其主要產品為電話、數據傳輸設備、計算機、音頻設備、電路板、電子元件、家用電器等等。
除了越南光弘項目之外,合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還承建過三星、歌爾、立訊精密等公司的越南工廠項目。
越南光弘工廠位於越南太原省安平工業區,於2021年4月27日舉行奠基儀式,越南光弘總經理吳坐江致辭時表示,將在2022年實現智能終端月產能200萬台以上。光弘科技官方信息顯示,越南光弘第一台小米手機於2021年6月18日成功下線。
小米在回應媒體時稱,越南只是公司在東南亞的產品佈局,並非整個生產鏈遷往越南,“我們在海外的所有工廠都是合作夥伴運營的,小米沒有經營權也沒有所有權。印度是富士康和比亞迪,香港是DBG(光弘科技)。”相關人士表示,近幾年來因為疫情和進出口物流成本增加,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出貨成本上升,“小米和合作夥伴攜手,本著壓縮流通成本、提高供貨效率的策略,實施本地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光弘科技的另一大核心客戶是榮耀。
《IT時報》記者就越南市場的生產、銷售計劃採訪小米、榮耀兩家手機廠商,均回應不便透露。
03
瞄準美國市場
在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飚看來,無論三星還是小米,越南佈局工廠的最終目標不單是為了輻射東南亞市場,而是瞄準美國市場,看中的是越南到美國的便利性。
孫燕飚認為,由於疫情等原因,今年我國手機市場需求下降,這也迫使國內品牌開始積極尋找其他新市場。根據CINNO Research報告,5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銷量為1912萬台,較4月銷量環比增加8.6%,但相較去年同期依舊下降19.7%,各廠商庫存量仍然處於歷史高位。
在國內手機市場疲軟的背景下,美國市場就顯得更為重要。孫燕飚分析,取道越南進軍美國市場,一方面對國內廠商規避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經營風險有所幫助;另一方面,美國手機市場的競爭並不激烈,中國手機廠商仍有一戰之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智能手機銷量中,雖然蘋果(47%)和三星(28%)仍然佔據主導位置,但由於LG的退出,摩托羅拉、谷歌、TCL和一加(OnePlus)的銷量同比增長。其中,摩托羅拉在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迄今為止最高的12%,一加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1%。
“美國是一個運營商主導的市場,只要和運營商保持良好的關係,中國手機廠商還是能夠進入美國市場的。”在孫燕飚看來,一加、摩托羅拉等品牌都有中國背景,仍能在美國取得一定的銷量意味著,美國市場對中國手機品牌並非鐵板一塊。
04
明年將進入爆發期
繼以三星、蘋果為代表的首批手機廠商赴越後,2020年,又一波越南熱開啟,中資手機企業扎堆去越南考察。據楊述成預估,越南手機製造將在2023年到2024年間爆發。
越南製造真的會取代中國製造嗎?多位採訪對象堅定地對《IT時報》記者表示,不可能。
楊述成認為,越南只能承載中國製造5%-8%,原因有二:第一,越南人口不足1億,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第二,越南產業環境沒有中國完備,目前手機產業鏈仍未成熟,模組廠商、ODM廠商、充電器數據線等配件廠商仍處於缺乏狀態。
據《IT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在越南建廠的手機產業鏈企業有生產蓋板的藍思科技、生產智能手機LED背光模組的Lumens、生產消費電子結構件&散熱組件的製動力、生產無線快充產品&無線耳機的海能實業、生產工業和醫療零部件的鴻騰精密、生產電聲部件的朝陽科技、生產中小型鋰電池的德賽電池、生產移動產品&筆記本的仁寶電腦、生產可穿戴模組的環旭電子以及為小米代工的光弘科技等。
不過,雖然產業鏈還不完備,人口紅利也有天花板,但越南的招商、稅收減免政策都更為優惠,企業所得稅三年內全免、五年內減半,而且對手機零配件實行零關稅,更為重要的是,越南的政治營商環境更為穩定。
在印度遭遇的風險讓中資手機企業意識到,合規依然是出海前必做的功課。赴印投資失利的中資企業,主要原因是對當地的稅務、法律、關稅等規定缺乏深入了解。
蘋果印度總裝工廠圖源:蘋果官網
楊述成認為,跟印度14億人口支撐起的廣闊市場相比,人口不足1億的越南,注定只能成為一個出口多於內銷的製造基地,越南製造的手機將被銷往全球。
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生產量中,中國占67.4%;印度以15.5%的份額排名第二;越南11%排第三;印尼以2%進入第一梯隊;韓國則萎縮到0.6%。
簡單來說,全球每10台手機中,中國製造佔6.7台,印度佔1.5台,越南佔1台,其他國家與地區只佔不到1台。而在2015年前,全球每10台手機中,中國製造佔9台,全球製造佔1台。四、五年間,有3台手機製造從中國走向全球。
當然,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來說,勞動密集型企業往外走不可避免,這是中國製造升級的必由之路,但手機製造等產業鏈的遷移,對中國製造的衝擊也在所難免。
中信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智能手機的全球分工中,歐美主供核心半導體器件及精密通信器件,日韓主供面板、存儲及CIS、MLCC等核心零部件,中國則聚焦零部件、整機組裝等領域,中後段環節產業配套相對完善,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印度、越南以承接消費電子零部件和整機為主,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則各有側重。
05
背靠中國“工廠”
作為一名自2008年就涉足越南的投資者,上海越申商務諮詢(中越合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巍認為,越南正處於一個改革開放高速發展的時期。曾經在中國發生的一切,都將在越南再發生一遍,也就是“時光機”理論,唯一的區別在於,越南發展的體量遠小於中國。
“這些年,藝術品在中國成千上萬倍地漲,但越南到目前為止,只有10倍或者百倍。”郭巍說,“你沒辦法按照中國的體量去要求越南,它的漲幅沒有中國那麼大,增長時間也沒那麼長。”
越南想要成長為真正的“世界工廠”,需要時日。
“原來我們在越南投資建廠時需要一個零件,不管從歐洲過來還是從中國過來,都要好幾個月,現在時間正在縮短。”郭巍提到,尤其在紡織服裝鞋帽等輕工領域,隨著產業鏈的整體搬遷,一些大廠已經在越南實現了從織布、印染到成衣加工的整個生產環節,“但這只是少數,越南製造業還是以組裝加工為主”。
如果把世界地圖打開,沿太平洋西海岸沿線而下,從俄羅斯到韓國再到中國,之後就是越南。卓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吸引了全世界企業來此進行產業佈局,從最早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企業到如今的歐美企業。
儘管越南國內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運輸時間相對較長,但依托越南狹長的地形,漫長的海岸線讓企業可以通過海運的方式將貨物運達港口,再由陸運的方式運輸到目的地,彌補了沒有高速公路的不足。
越南最大的優勢仍然在於其背靠“中國工廠”。“現在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做事情,都離不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在郭巍看來,儘管越南製造業有所發展,但無論原料還是廠商技術,大多都依託中國產業鏈的直接移植,越南本土並未積累足夠的技術支撐自身產業鏈的發展。
郭巍告訴《IT時報》記者,近年來,越南也嘗試過自主研發生產國產手機和國產汽車,但最終不了了之。由於缺乏完備的手機、汽車產業鏈,越南只能從中國購買設計方案和配套零部件。
“他們引進了整套的寶馬生產線,”郭巍解釋,正常來說,一台汽油車的零部件可能在8000個左右,電動車至少也要4000個。但目前,越南本土能夠製造的只是其中極少部分,甚至連輪轂都還未實現自主生產。因此,即便越南花費足夠的力氣將產業鏈各種配套設施都做好,高昂的成本也會降低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眼下的越南,更多扮演的是中國手機製造業的來料加工廠,還不足以代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或許可以成為世界工廠的“巨大車間”,不要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反倒是一個機會。
作者/IT時報記者 孫妍 範昕茹
編輯/ 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蘋果官網 Counterpoint Research 富士康光弘科技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