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採礦被爆新問題:嚴重噪音影響海洋生物
深海採礦作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從海底提取了大量鎳、鈷和銅等礦物。伴隨著人工開采的深入,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噪音對海洋的影響。近日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表示,深海採礦不僅影響海底,而且會產生大量噪音給海洋生物帶來問題。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發現這些深海採礦操作產生的噪音可能會影響數百公里外的海洋生物。在距礦井約6 公里(3.73 英里)的範圍內,噪音可能相當於甚至比搖滾音樂會響亮。這超過了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所說的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的閾值120 分貝。噪音傳播到500 公里(310 英里)以外,在天氣晴朗時它會減弱,但仍高於環境噪音水平。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來自夏威夷大學海洋學教授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說:“對我來說,最令人驚訝的是環境噪音水平遠遠超出預期。更糟糕的是,來自採礦的噪音可能是不間斷的。這種噪音預計會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內24/7 全天候產生”。
深海採礦在海底都會發出嚴重的噪音。上面的船隻、下面的挖泥船和將結核和沈積物帶到地表的泵發出噪音。結果,經過的鯨魚可能會更難交流。或者鯨魚和其他動物可能決定完全避開這些區域,這甚至可能影響它們的遷徙。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並不確切地知道這將如何影響海洋生物——問題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們還不知道海洋深淵中的生命。根據史密斯的說法,絕大多數動物研究人員從探險到這些深度——4000 米(13123 英尺)或更深——對科學來說都是全新的。
有甲殼類動物、蠕蟲、軟體動物、海葵等等——史密斯希望看到更多關於這些生物對噪音有多敏感的研究。在這些深度沒有陽光的情況下,一些動物已經開發出感覺系統,使它們能夠利用振動或噪音來避開捕食者或尋找配偶和獵物。
由於商業化深海採礦還未大面積商用,因此Smith 和他的同事根據模型進行了預測,他們無法進行真實世界的觀察。他們專注於一個可能很快成為深海採礦熱點的地區,稱為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位於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該區域富含多金屬結核,海底有塊狀黑色岩石狀物質,其中含有越來越多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金屬。
史密斯和他的合著者還敦促採礦承包商發布更多關於其採礦設備聲音的數據。該論文稱,在明年繼續前進,“如果沒有數據透明度和嚴格的標準和指導方針,將代表一場大規模、不受控制的實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