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李岩川:海外購GMV6年翻9倍,直播帶貨經驗已輸出海外
近日,亞馬遜海外購宣布,2022年中國Prime會員日將於北京時間7月11日23點正式啟動。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海外購中國區負責人李岩川表示:“2022年亞馬遜中國Prime會員日,將有20,000個國際品牌,300萬新選品,200萬好物折扣登陸。”目前,亞馬遜海外購擁有來自美英日德亞馬遜的3200萬選品,其中包含55萬個國際品牌,橫跨35大品類。
出品| 搜狐科技
作者| 尹莉娜會後,李岩川接受了包括搜狐科技在內的媒體採訪,介紹了亞馬遜海外購在跨境電商的未來佈局、消費趨勢和供應鏈現狀。
李岩川表示,今年618,海外購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30%,去年黑五購物季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0%,仍在蓬勃發展。上半年,很多流行生活方式都促進了消費。比如,隨著露營的興起,帳篷等相關露營產品登上了亞馬遜各個好物榜單。
受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也曾面臨著挑戰,但李岩川稱:“目前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第二季度後半段,國際物流已在穩健恢復。”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海外購在國內安排了跨境前置倉,這是一種基於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動態倉儲模式。
對於直播帶貨這一銷售模式,李岩川稱,相關經驗已陸續開始向韓國,新加坡等全球其他國家輸出。目前,海外購的直播帶貨在小程序上實現,已上線三週年,搭建起了完整的生態體系,包含社群,直播,內容種草,達人等多個維度。2022年第一季度,微信小程序新用戶同比增長140%。
以下為採訪實錄(經編輯):
1.亞馬遜海外購近期成績如何?
李岩川: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規模是很大的,也是蓬勃發展的。目前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年增長了近10倍,去年規模達到1.92萬億,增長18.6%。具體到亞馬遜,2021年亞馬遜海外購銷售額達2015年9倍多,2021年黑五購物季銷售額同比增長超50%。今年,海外購618銷售額同比增長超30%。
2、中國消費者在跨境網購方面有什麼特點和新的消費趨勢?
這次我們在Prime Day會員日發布了7大榜單,其中不僅有中國消費者喜愛的亞馬遜高評分好物(基於用戶評分),還有熱搜品牌榜(基於搜索次數),博主喜愛的好物排行榜(基於博主推薦次數),還有Prime會員秘籍榜單(亞馬遜海外購最會買的一群人最愛買的榜單)。
像VR虛擬現實相關產品的火爆就是從海外喜歡VR的小眾圈層開始逐漸蔓延;再比如上半年增長迅猛的露營、越野滑雪等品類,在海外也有眾多根基很深的專業品牌。即便有些品類非常細分或非常小眾,但通過跨境購物平台,國內消費者可更廣地選擇需要的產品,由此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3.亞馬遜海外購也開始躋身帶貨直播領域,能否介紹一下這部分業務進展如何?相較於其他平台,亞馬遜海外購有哪些優勢?
李岩川:目前,海外購的直播主要在小程序上完成。2019年,亞馬遜海外購微信小程序上線。這是亞馬遜海外購專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全新本土社交電商體驗。小程序上線三週年,已成功搭建佈局了完整的生態體系,包含社群,直播,內容種草,達人等多個維度。但2022年第一季度,微信小程序新用戶同比依然增長140%。目前,海外購微信小程序已成為微信生態系統中年輕消費者了解亞馬遜海外購的新渠道。
不同於其他直播推爆品的模式,亞馬遜小程序是海淘愛好者的專屬興趣方式孵化器,具有很強的興趣屬性。消費者看直播,加入社群,發酵與裂變。在這裡,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新潮海外生活方式:手衝咖啡,山系露營,越野滑雪,虛擬現實,聖誕倒數日曆……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專屬於你的海淘生活方式新姿勢。
另外,直播帶貨的相關經驗已陸續開始向韓國,新加坡等全球其他國家輸出。
4. 去年以來,海運、空運一倉難求,運價高起,對整體跨境物流的供應鍊和時效性有哪些影響呢?
李岩川:上半年的國際物流的確曾面臨挑戰,但目前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第二季度後半段,國際物流已在穩健恢復。我們能看到真實的消費者可以收到越來越多來自國外的包裹。在2022年的下半段,隨著線下回歸“煙火氣”,我們相信線上的新活力也將徐徐展開。我們對2022年下半年充滿信心,也期待下半年海淘領域的新生機。
5. 亞馬遜海外購的前置倉是建在中國哪些地區,是否有考慮繼續下沉的建設計劃呢?
李岩川:我們的跨境前置倉是我們基於中國消費者需求為亞馬遜海外購量身定制的動態倉儲模式。我們憑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捕捉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以及對海外品牌及產品的喜好,提前將貨物存儲在跨境前置倉。
跨境前置倉的優勢就在於,我們可以實現“訂單未下貨已先行”的交付體驗。而在特殊時期,也幫助了我們更快靈活的應對挑戰。為了準備Prime會員日的促銷活動,我們將部分爆款商品提前備貨到了香港的跨境前置倉,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跨境購物需求,並有效緩解大促訂單集中的物流需求。
把國際包裹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有很多方式。但我們希望去優化一個方案,使其符合包裹送得相對快、送得相對準時、並以我們能夠承受運輸的成本,這三個要求。舉個例子,可能有一些產品體積過大,不適合運到前置倉,且平時顧客也不一定愛買,因此我們會智能優化,選擇其他的方式。我們希望未來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漸拓展更多前置倉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