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法證明接觸被猴痘病毒DNA污染後的環境表面會發生感染
德國科學家們在猴痘患者的房間裡檢測到了病毒DNA,但警告說,表面被病毒DNA或活性病毒污染並不能證明接觸表面後會發生感染。在目前已知流行地區以外的猴痘病例的演變過程中,傳播主要是由與有症狀的人的密切身體接觸驅動的。雖然之前已經描述過人類之間的病毒傳播,但關於環境表面污染的數據非常有限。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即它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在天花被根除和普遍的天花疫苗接種結束後,猴痘是目前人類最普遍的正痘病毒感染。
在一項新研究中,Dominik Nörz等人對德國兩名住院的猴痘患者的鄰近房間和相鄰房間的表面進行了拭擦。病人的隔離室與病房走廊被前廳隔開,醫院工作人員在那裡穿脫個人防護設備。
通過PCR估計,在無生命的表面上有高達10萬個病毒cp/ cm 2的污染,並從有超過100萬個拷貝的表面上成功分離出病毒。
據作者稱,這兩名患者直接接觸過的所有表面都顯示出病毒污染,在兩個浴室(如扶手、洗臉盆、馬桶座)檢測到的病毒量最高。患者經常使用的毛巾、襯衫或枕套等織物也顯示有病毒污染。
作者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說明什麼劑量的病毒會導致人類感染猴痘。但是,假設它需要比其他病毒(如變種病毒(天花病毒))高得多的劑量才能引發感染。
Nörz等人因此強調,“儘管有高達10 5 cp/ cm 2的污染,以及從總拷貝數> 10 6的樣本中成功回收猴痘病毒,但我們的發現並不能證明與這些表面接觸就能發生感染”。此外,通過PCR檢測病毒DNA “不能等同於感染性病毒”。
預防病毒從有症狀的病人身上傳播,應該因人而異。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作者得出結論:“在護理過程中,除了使用對包膜病毒具有至少殺毒活性的產品進行定期的房間清潔和表面消毒外,對頻繁的手和皮膚接觸點進行定期消毒可以減少表面的感染性病毒,從而降低鼻腔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