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發新型海水淡化便攜裝置:無需過濾器少量電力就可驅動
儘管目前已經出現了不少淡化海水的便攜式系統,但通常情況下需要利用過濾器才能製造飲用水。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新裝置,只需要少量的電力就能完成工作。
由Jongyoon Han 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目前版本的設備大約有一個小手提箱那麼大。它需要的電力比手機充電器還少,這意味著在電池不可行的情況下,它可以由便攜式太陽能電池板供電。
它沒有利用過濾器或蒸餾,而是使用了一種麻省理工學院設計的技術,我們在12 年前第一次聽說這種技術,稱為離子濃度偏振(ICP)。簡而言之,這涉及到將海水抽過兩個帶電的膜之間的狹窄通道–一個帶正電,另一個帶負電。
當水通過兩片膜之間的電場時,鹽分子、病毒和細菌等微粒被排斥到水的邊道中,被排出而不被使用。主通道的水現在已經被淨化和相對脫鹽,但可能仍然含有一些鹽離子。
出於這個原因,它將繼續通過一個電滲析模塊,在那裡,這些最後的鹽分被去除。儘管這一步確實涉及到讓水通過一個離子交換膜,但被困的鹽離子可以從該膜中去除,因此可以重新使用。據報導,最終從該設備的輸出軟管中淌出的水超過了世界衛生局的飲用水標準。
目前的版本能夠每小時產生300 毫升(10盎司)的飲用水,每升需要20 瓦特的功率。Han和他的同事們現在正在努力提高其產出率。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你可以在下面的視頻中看到第一作者Junghyo Yoon使用該設備從波士頓卡森海灘的海中獲取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