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就能買到實踐經歷?背景“注水”要不得!
知名企業的收費實習、短期產出高水平論文的“學術急訓”、業界專家的推薦信……據媒體報導,部分留學中介推出“背景提升”服務,學生和家長只要肯花大價錢,便可買到留學申請“加分項”。毋庸置疑,本著提高學歷、增長見識、豐富經歷的目的出國留學本身並沒有錯,但為了“鍍金”而購買“加分項”進行背景包裝則明顯變味。
其實,這類留學規劃的提升工程很多都是從娃娃抓起,有些雞娃家長為孩子規劃“7歲爬藤(常青藤盟校)”,不僅各類學科教育不能少,必要時還要砸錢送孩子到非洲做志願者、去四川照顧熊貓、參與大型水利工程建設……聽起來“高大上”的實踐項目多數形式大於內容,歸根結底拼的是爹媽背景,玩的是“氪金”遊戲。
值得關注的是,此類現象並不是留學申請群體獨有。例如,毫無經驗的新教師,被包裝成為“985畢業”“某實驗中學在職名師”,有的師範生還在上大四,就說自己參加過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曾幾何時,教培行業尤其是在線教育行業的老師們哪怕教師資格證還沒考到手,忽悠起家長來也是“人人出身名校、教學經驗豐富”。
至於職場上的簡歷優化,早就是“潛規則”,以至於催生了一些新行業——造假的,有簡歷優化師,從校園經歷、實習經歷到資格證書業務全面,宣稱收費X萬元包你進“大廠”;打假的,有背景調查公司,據“i背調”統計,60%以上的職場人存在簡歷信息不同程度的造假情況,難怪用人單位屢屢“踩坑”。
幹部履歷上做點手腳,一度也不鮮見。據媒體報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前十二輪巡視對499名存在檔案造假問題的干部依規依紀作出了處理,從查處案例來看,不少干部將檔案“整容”的“手術刀”落在“三齡兩歷一身份”上,即年齡、工齡、黨齡,學歷、經歷,身份信息等對乾部選拔任用影響較大的信息內容。
留學背景提升、就業簡歷優化、實習履歷美化、幹部檔案微調……細究這些五花八門的新“商機”、新“竅門”,不能不感嘆一句“漢語言真乃博大精深”。明明就是注水造假,怎麼“美其名曰”就合情合理,無傷大雅了?
客觀來看,真“優化”沒有問題。必須承認,分數很難完整評價一個人,包括各種背景、履歷在內的過程性體現,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養。
但對一些名為“優化”實為“造假”的行為,不應姑息。當前,部分無中生有的優化、底線失守的提升疊加,損害的是公平競爭的基石。如果失信收益高於失信成本而無人追究,任由風氣蔓延,就會進一步助長人人注水、行行造假的歪風。或許短期來看,有些人可能渾水摸魚僥倖過關,但長遠視之,做破壞公平的投機者,最終是在破壞自己的信譽。
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很多熟視無睹的造假行為,已不止於行為“失範”,還涉嫌違法違紀。例如,培訓教師簡歷造假涉嫌欺詐,幹部履歷造假涉嫌違紀,簡歷造假更涉嫌違法。依據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憑藉假學歷、假工作經歷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屬於欺詐行為。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賠償經濟損失。勞動者在簡歷造假過程中,如有買賣、使用假章、假證行為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最高可處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惡劣的,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塊塊造假的小拼圖連接在一起,就是一幅“不誠信”的社會大圖景。人人默許“注水”之風氾濫,則會讓整個誠信社會的基石崩塌。遏制小處造假的歪風,既需要全社會對此類行為持零容忍態度,讓失信者付出應有代價,也要多措並舉,營造公平公正的整體評價環境,讓失信受罰、守信獲益成為社會共識,讓恪守誠信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