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電風波未平又迎第11次自燃威馬再成“危馬”
繼年初被爆電池故障導致自燃後,威馬再次重蹈覆轍,這次又是海南,又是EX5。4月19日,多家媒體爆出,威馬汽車被再次發生自燃事故。海南海口市某充電站內一輛威馬EX5著火。監控顯示,在車主離開後3分鐘左右,車身開始冒出白煙,並出現明火。
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作者| 石越
編輯| 季倩
核心提示:
1、4月19日,威馬汽車被媒體爆出再次發生自燃事故,據鳳凰網科技統計,這是威馬近年來被爆出的第11次自燃事故。自燃事故幾乎都集中於EX5車型,前10次自燃已經暴露出的巨大安全隱患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
2、規模性風險發生以後,威馬曾召回1282輛風險車輛,但其餘的大多數車輛仍存在風險,為了“亡羊補牢”,威馬利用保養時機,私自對車主車輛進行了鎖電操作以規避風險。該行為被大量車主發現並投訴,173名車主聯名發律師函,抗議威馬通過欺騙手段縮減汽車電池容量以掩蓋自身重大安全缺陷的行為。
3、鋪天蓋地的質疑,沒有影響威馬發布新車的節奏,但實打實影響到了威馬汽車的銷量。威馬3月銷量為5516輛,在目前發布3月銷量情況的新能源車企中,這一銷量僅能排在15名開外。相比之下,銷量曾低於威馬的小鵬,今年3月銷量超過1.5萬輛,幾乎是威馬的三倍。此外,哪吒、零跑等企業目前銷量規模也已大幅超過威馬。如今的威馬連第二梯隊的位置都難守住。
威馬何以多次自燃成“危馬”
據鳳凰網科技統計,這是威馬近年來被爆出的第11次自燃事故。一分析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威馬自燃事故幾乎都集中於EX5車型,前10次自燃已經暴露出的巨大安全隱患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
2022年初,威馬已經發生過一次類似的自燃事故,同樣是在海南,同樣是威馬EX5。當時的車主介紹稱,事故車輛早上在酒店的充電樁充電後,剛開出去10分鐘,就听到汽車下方傳來響聲,隨後車輛開始冒煙。
2月21日,三亞市吉陽區消防救援大隊做出了《火災事故認定書》,認定汽車“動力電池故障”導致起火,但威馬方面拒不承認消防部門出具的鑑定報告表,堅稱是碰撞導致的起火。
2021年,四季度,威馬創下了一個月內發生4次起火事故的記錄。9月份,溫州一輛威馬EX5發生起火,12月份,威馬汽車在鄭州、海口、三亞三地出現了業內罕見的“三連燒”。
在2018年首次出現電池自燃問題之後,僅僅在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威馬汽車接連發生自燃事故,10月5日與10月13日,福建邵武市分別有兩台營運的EX5發生了自燃;10月27日,北京市中國科學研究院力學研究所內,一台威馬EX5發生劇烈爆燃,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2020年10月28日,威馬汽車召回了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產的1282輛存在缺陷的汽車。威馬稱,經過技術分析和反複驗證,此次事件是由於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芯短路,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並產生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儘管威馬曾召回了部分風險車輛,但此後仍多次發生的自燃事件表明,受到影響的車輛可能遠遠不止1282輛。
根據《晚點LatePost》報導,威馬先後找了不下8家電池供應商,內部還立項過數十個電池包項目,每個項目都是和供應商單獨開發。面對如此多的雜牌電池包和電芯供應商,質量控制的難度必然也會增大。
鎖電惹眾怒,威馬為哪般?
規模性風險發生以後,威馬曾召回1282輛風險車輛,但其餘的大多數車輛仍存在風險,為了“亡羊補牢”,威馬利用保養時機,私自對車主車輛進行了鎖電操作以規避風險。該行為被大量車主發現並投訴。
自去年7月以來,消費者針對威馬汽車“鎖電”問題的投訴一直出現在各大汽車投訴平台上,投訴的關鍵詞基本都是“威馬EX5系統升級後續航里程下降嚴重”、“威馬EX5升級電池BMS程序鎖電導致續航下降”、“廠家未經消費者允許升級系統後續航減少”等。
北京的車主周先生向鳳凰網科技爆料稱,去年5月他收到威馬邀請到店免費檢查車輛,隨後發現,自己的汽車里程降至150公里,通過與車友交流發現,去做免費檢查的車輛都有續航“縮水”的現象。廣州威馬EX5車主鄭先生也反映,2021年4月25日去威馬汽車官方授權的用戶中心做保養,保養完後汽車續航里程由原來的350公里縮水為250公里。
今年3月15日,廣東省315晚會再次曝光了威馬汽車“鎖電”問題。節目中提到,多位車主反饋自己的威馬汽車經過保養升級後出現電池續航能力縮減、充電速度慢等問題。車主們懷疑廠商通過OTA升級的方式對車輛進行了“鎖電”操作。威馬車主“週週”還特意製作了一首歌曲《200塊就把我騙了》,歌詞中直指威馬為“騙子”。
據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動力系統負責人楊良會博士介紹,其實所有的電車都有“鎖電”這個現象,區別就在於藏得多和藏得少,這樣操作都是為了安全性和電池壽命,做了保護措施。
“威馬的行為惡劣之處在於,它並非是在生產環節出於對電池保護或對車輛安全的目的進行的鎖電操作,而是在發生規模性風險以後,試圖以鎖電為手段來躲避更多的問題發生——通過這一番操作,只有消費者受傷的世界成功達成了”分析人士表示。
有律師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章第七條和第八條規定,威馬借汽車保養之名偷偷對車主的車輛進行“鎖電”的欺瞞行為,無疑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財產權和知情權。
今年1月,173名車主曾聯名向威馬汽車發律師函,抗議威馬通過欺騙手段縮減汽車電池容量以掩蓋自身重大安全缺陷的行為。車主們要求威馬汽車方面立刻終止侵害用戶權益,主動負起安全責任,賠償損失並公開道歉。
針對“鎖電”質疑,威馬的回應是:“該情況是個別用戶新近反饋的,屬於偶發個案。官方對此高度重視,已聯合相關供應商共同對事件展開調查。”此後再無下文。
銷量大跌,威馬恐難回主流
外界的爭議沒有影響威馬發布新車的節奏——4月15日,威馬宣布旗下首款電動轎車E.5上市,綜合補貼後售價為18.01萬至19.01萬元。
該車發布前,威馬旗下三款面對公開消費市場的主銷產品EX5、EX6和W6均為電動SUV。威馬錶示,從E.5開始,威馬今年將發布包括M7在內的多款電動轎車。
威馬加快佈局轎車的原因之一,在於純電SUV細分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各大自主品牌均加碼了15萬元-25萬元電動SUV車型,包括大眾ID.等合資品牌和車型也開始擠入市場,威馬的壓力開始變得空前巨大。
鋪天蓋地的質疑,實打實的影響到了威馬汽車的銷量。
4月13日,威馬發布3月銷量,當月交易量為5516輛,同比增211.3%。在目前發布3月銷量情況的新能源車企中,這一銷量僅能排在15名開外。相比之下,銷量曾低於威馬的小鵬,今年3月銷量超過1.5萬輛,幾乎是威馬的三倍。此外,哪吒、零跑等企業目前銷量規模也已大幅超過威馬。
數據顯示,2021年威馬全年累計交付新車44157輛,同比增長96.3%。其中,Q4的交付15114輛,創單季銷量歷史新高。但對比來看,蔚來、理想、小鵬、哪吒的年度總銷量均超過威馬,其中,“蔚小理”年銷量均已是威馬兩倍多,哪吒汽車的同比增速362%,也遠高於威馬。
其實,業內關於威馬銷量掉隊的論調早在2020年就已經頻繁被提起。但彼時,威馬還能夠站穩新造車勢力第二梯隊的領頭位置,但時移世易,如今的威馬卻已經連第二梯隊的位置都難以守住了。
不過威馬並不這麼認為,在2021年7月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威馬創始人沈暉表示,威馬沒有真正掉隊,他認為新造車的上半場才剛剛開始,起步階段幾千輛的差距,並不決定終局。
給沈暉以底氣的,可能是威馬即將衝刺IPO的日程。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8月威馬就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為躍馬資本,共融資10億美元;2017年12月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資本、百度集團等,共融資10億美元;2019年3月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資本、紅杉等,共融資30億元人民幣;2020年9月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海國資投資、上汽、百度、海納亞洲等,共融資100億元人民幣。此後,威馬又接連完成了D1輪和D2輪融資。目前,威馬還在衝刺科創板,或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
但就目前的銷量形勢來看,亟待上市的威馬,同樣急需提升自己的銷量規模、技術實力以及修補自己的品牌形象,而這每一項都絕非易事。
銷量規模方面,威馬目前的問題是過於平庸,雖然打著“科技普惠”的旗號,可定價遠不如哪吒實惠,產品力又很難跟小鵬等品牌競爭,再疊加口碑的崩壞,威馬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基本喪失。
技術實力方面同樣如此,2017 年,威馬曾提出“128 戰略”,即圍繞著1個電子電器架構,研發2個車型平台,推出8款電動車。時至今日,威馬旗下在售的4款車型加上去年10月新發布的M7車型,仍出自第一代平台架構,技術發展緩慢可見一斑。
而被威馬寄予希望的W6,雖然主打”中國首款具備無人駕駛能力的量產車,實現L4級別無人駕駛”,但也沒能吸引消費者買單,2021 全年銷量僅不到8000台。
總的來說,至少就目前看,隨著自燃門、鎖電門進一步發酵,以及威馬在產品研發上透露出的不思進取,威馬的銷量下跌可能遠遠沒有來到谷底,再考慮到今年尚不明朗的市場環境,威馬想要重回賽道,恐怕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