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中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獲全面突破
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目標是全面突破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目前看通過六次任務實施,相關關鍵技術已經得到全面突破。
會上,有記者問:昨天航天員順利返回了,這也標誌著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順利收官。能否介紹一下,我們取得了哪些成果?我們的既定目標完成情況怎樣?
郝淳在作出上述回應的同時表示,通過這六次任務,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全面突破了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技術。具體舉個例子,包括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以前最長一個月,現在增加到三個月、六個月,這還是有很大差別,這個技術得到全面驗證和突破,還包括再生式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術、大型柔性電池翼可驅動機構技術,還有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技術、航天員遙操作交會對接等一系列技術都得到了突破,為後續空間站的建設攻克了技術難關。
第二,完善了任務的組織指揮體系。進入空間站階段以來,任務實施也進入高密度階段。去年5次飛行任務在6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實施,這對任務組織實施帶來了新挑戰。為了保證任務順利組織實施,我們進一步完善了任務組織指揮體系,建立了載人飛船應急發射機制和航天員應急返回搜救機制,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我們能保障各次發射任務高效順暢實施,保證航天員在軌安全和空間站穩定運行。
第三,初步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運營管理體系。和以往間斷發射和短時間在軌運行有很大的不同,進入空間站階段後,飛行器長期連續運行,航天員長期在軌工作和生活,這就要求地面對全過程、全狀態進行充分監視並處理應急情況。為適應新要求,我們研究制定了集中式與分佈式相結合的飛行控制新模式,研製了分佈式的地面控制系統,在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就投入使用,經受了實戰的考驗,也為後續空間站長期在軌運營管理打牢了基礎。
第四,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显著的综合效益。利用核心舱上的空间科学实验设施,开展了以无容器和高微重力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另外,工程的发展也始终坚持服务国计民生、带动科技发展、提升综合效益的宗旨。利用神舟载人飞船飞行机会,搭载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航天种子,包括各种特色植物种子,还有微生物和电子元器件等实验样品,还有大批瞄准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实验设施和设备。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青春与星空对话”天宫画展等一系列科普和教育活动,可以说在空间科学研究和综合效益方面取得了“双丰收”。
郝淳稱,總的來說,通過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我們全面突破並掌握了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技術,全面驗證了工程各個系統執行後續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之間的協調性、匹配性,另外,還檢驗了工程常態化、高密度實施任務的能力,也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為空間站建造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