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玩剩的網游迷倒沙特土豪換皮月賺2000萬
網上有個段子說:中國人在沙特做了一款遊戲,玩家只有12個人,每個月流水卻有近4000萬。段子當然只是段子,誰信誰自己就成了段子。但中東人玩遊戲,氪金能力真不是蓋的。在遍地土豪的阿拉伯國家,遊戲致富有多簡單?聽創業邦講個在阿拉伯賣“套皮”網頁遊戲,月入2000萬的故事。
提起中東,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沙漠、石油、財富,然後人均土豪,養豹子、住宮殿,門把手都是金的……
但在遵循伊斯蘭傳統教義的阿拉伯地區,很少有KTV、電影院、酒吧和夜店——大把的時間怎麼辦?玩遊戲啊!
5 億人口的中東,一堆全球GDP 前三十的國家,有錢有閒有市場,應該很多玩家衝進來啊。
畢竟,阿拉伯人是出了名的捨得在遊戲上氪金。
比如,沙特財團直接花4.3億美元,買下《拳皇》母公司SNK,據說收購原因是沙特王子喜歡玩《拳皇》。
但事實上,因文化、語言的隔閡,除了上層極少數,阿拉伯民眾就沒有經過最初的電子遊戲洗禮。因此,此前不但當地沒有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國際遊戲巨頭也都“不明所以”的繞過了中東地區。
於是,中國人來了。
2015年,一款叫《蘇丹的複仇》的手機遊戲橫空出世,發布兩週後,迅速激增的玩家把服務器擠崩了,下載量直接衝到榜單第一。
背靠人均土豪的中東,月流水2000 萬輕輕鬆松。
在國內,手游一般也就火3到6個月,《蘇丹的複仇》一上線,卻在中東地區下載榜單的前五名長達七年。
啥樣的遊戲能讓土豪民族如此迷戀?
80、90後看到這款遊戲,肯定能一眼就認出來,這不就是以前的國產網游:“大家好,我係渣渣輝,是兄弟就來啃我!”
是的,就是遊戲行業最不齒的“換皮”遊戲,只不過渣渣輝換成了薩拉丁,一統江湖換成了重建帝國……
那麼,問題來了,這遊戲憑什麼這麼火?
一句話,接地氣,或者說中國出海最拿手的:極致的本土化。
注意,是本土化,不是翻譯。簡單的把中文翻譯成阿拉伯語肯定是不行的,你需要給中東玩家一個背景,一個故事。
比如,《蘇丹的複仇》就設定在14世紀,故事“以聯盟為單位,展開即時對戰 ” ,正好符合了中東人好戰的性格。
畢竟是嗜好獵鷹,飛機上都要給自己的鷹準備專座的土豪民族。
其次,中東地區的文化門檻很高,遊戲設定很容易就會踩中他們的雷點。
《蘇丹的複仇》做了一次徹底的優化,比如女性出場的時候,必須蒙面,遊戲裡不能出現十字架、豬、酒、六芒星等等。
還有太多的細節,比如為了符合中東人民的閱讀習慣,所有的文字和視覺設計都從右往左安排,再比如中東人比較綠色、黃色,遊戲的主色調就是這兩種…
這才造就了一款月入2000萬的遊戲。
當然,現在的中東市場,肯定不止這一款中國遊戲,據說前二十名里,中國遊戲就佔了一半。
當一個行業在國內太卷,必然會向外尋找突破口,出海,去當地市場降維打擊,遊戲如此,非洲機王“傳音”也是如此。
今日話題:你還知道哪些領域,哪些公司也是這樣獲得成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