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col:人工智能風口助推芯片初創企業投資在過去五年裡翻番
Protocol 報導稱:機器學習(ML)所需的原始算力,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芯片行業的蓬勃發展,最終讓該領域的投資在過去五年裡翻了一番。人工智能(AI)市場領導者英偉達估計—— 每個兩年,大多數ML / AI 任務的算力需求就會增長25 倍。而最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甚至需要高達275 倍的算力提升。
資料圖(via Nvidia)
相比之下,摩爾定律對台式機/ 服務器上使用的中央處理器的性能預測,也只是每兩年翻一番。
計算能力需求的大幅增長,助推英偉達成為了美國最有價值的芯片公司,因其圖形芯片和軟件堆棧可被高效地用於機器學習類應用。
與此同時,行業繁榮也為許多AI 芯片初創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比如Celesta Capital 創始人合夥人Nicholas Brathwaite 就在接受采訪時稱:
隨著這些AI 工作負載開始擴張,其為初創企業提供了視同專用半導體設備的機會。與通用型設備相比,這些專用設備能夠更好地滿足特定需求。
(圖自:Pitchbook,via Protocol)
PitchBook 數據指出,去年全球AI 芯片銷售額飆漲60% 至359 億美元。而手機中的專用AI 芯片,貢獻了其中大約一半。
預計到2024 年,市場的年增長率將略高於20%(達到649 億美元)。此外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測,到2030 年的時候,這一數字或上升至1949 億美元。
長期芯片行業觀察家、兼富達投資組合經理Adam Benjamin 在接受Protocol 採訪時稱:
隨著人工智能主題概念的興起,半導體投資組合迎來了這樣的複蘇。重點在於這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而且除了公共領域,私有資金也有大量涉足。
(數據來自:PitchBook,via Protocol)
在2015 年之前,只有少數風投人士意識到AI 帶來的巨大機遇,且對資助芯片公司的整體興趣並不大。一方面是因為半導體製造成本高昂,新廠建設動要數百億美元的投資。
想要打造一款先進的處理器,前期投入可輕鬆突破500 萬美元。即使將芯片外包給台積電等代工廠,也動輒需要3000~4000 萬美元的資金,更何況芯片設計人才相當稀缺。
好消息是,現時行業已經迎來了巨大的轉變。正如Benjamin 所述,即使芯片開發成本依然高企、需要更多風投資金來推動起步,但行業趨勢已不再讓廣大投資者望而卻步。
參考PitchBook 提供的數據,半導體公司風投較2017 年增加了一倍多。在去年18 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還有望進一步攀升。截止4 月初,融資規模已接近1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