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汽車產業:一個零件“難倒”一眾車企
春寒料峭,汽車行業也不太平。疫情影響下,車企“停產潮”最近出現蔓延,一場汽車產業鏈保供硬仗亦在正行。停產數天、復產10天、再次停產,是特斯拉上海工廠3月份以來的情況。特斯拉相關負責人對中新財經表示,特斯拉將隨時根據政府的防疫政策來安排工作。而到目前,尚未傳出特斯拉工廠復工的消息。
另,由於受疫情影響,位於吉林、上海、江蘇等多地的供應鏈合作夥伴陸續停產,目前尚未恢復,蔚來4月9日宣布整車生產已經暫停。
與去年“缺芯”的形勢有所不同,此輪車企面臨的是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停產,並不存在缺少某個零部件補裝的可能。
“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產。”蔚來CEO李斌在回复蔚來停產時強調。而針對複產時間的問題,中新財經致信蔚來方面,截至發稿時,對方暫未回應。
除了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外,不少傳統車企也在本輪疫情中受到了衝擊。
大眾汽車集團發言人曾表示,一汽-大眾長春工廠暫時關閉至4月5日,上汽大眾的一個工廠則從4月1日至5日停產。至於何時恢復生產、哪款車型以及哪些零部件受到了影響,暫無具體消息。
4月14日,長城汽車旗下坦克品牌也發佈公告稱,受到上海、江蘇、吉林等多地疫情影響,坦克300車型所涉及8家供應商夥伴停工、停運,坦克300車型已於4月14日起暫停生產。
不過,也有部分工廠提前部署降低疫情的影響。
上汽集團臨港基地負責零件保供的高級經理蔣寧對中新財經表示,在意識到本次疫情可能影響生產後,臨港基地與供應商建立了疫情報警機制,根據疫區範圍進行了供應商排摸,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供應商進行了搶運工作。
“4月,汽車產銷面臨不確定的狀態,吉林省和上海市汽車產量佔比超過20%,停產將會給乘用車產銷會帶來影響。”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汽車產業具備產業鍊長、協同要求高的特點,核心生產和物流基地的停產,將會對更大範圍產生影響。”
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汽車累計零售491.5萬輛,同比下降4.5%,總體走勢低於預期。
汽車行業的“驚濤駭浪”或在五月?
在整車生產企業的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商也在受到疫情的衝擊。
4月10日,動力電池行業巨頭寧德時代( 450.860 , -8.94 , -1.94% )所在的蕉城區發布通告,將對所有對外通道實施交通管制,除點對點無接觸裝卸、閉環管理貨車以及應急車輛外,其他一切車輛禁止通行。針對交通管制導致停產的傳聞,寧德時代回應稱,公司已嚴格採取網格化管理措施,確保寧德基地有序開展生產。目前沒有停產。
4月11日,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發布聲明表示,為了遵守當地疫情防控措施,其在上海的一家生產家用熱水系統的工廠以及吉林一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已暫停生產。“位於上海和太倉市的汽車零部件工廠因採用’閉環系統’仍在正常運營中。”
疫情衝擊汽車產業鏈,作為碳動力電池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碳酸鋰,價格也逐步走低。4月14日,上海鋼聯報價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跌2500元/噸,報49.25萬元/噸,已跌破50萬元關口。此前,因新能源汽車“爆火”,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
有物流企業相關負責人向中新財經表示,近一段時間,各地交通政策變化較快,運輸行業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部分省市高速公路出口關閉的現象時有發生,對道路運輸工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4月15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余承東也在朋友圈發文稱:“如果上海不能複工復產,5月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他還表示,4月中旬開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因上海等封閉導致供應鏈斷供停產了。如此持續下去,產業經濟損失將會很大。
近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表示:“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不過,他同時表示,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門正在盡全力協調,並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暢通物流、保供產業鏈加速“進行”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印發《關於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郵政局、銀保監會等部門紛紛舉措,加速打通貨運堵點,保障“大動脈”的暢通。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根據各省(區、市)上報數據匯總統計,受疫情影響,截至4月14日24時,各省(區、市)高速公路共關閉收費站396個,佔收費站總數的3.67%,比4月10日減少282個,下降了41.59%;共關停服務區140個,佔服務區總數的2.12%,比4月10日減少224個,下降了61.54%。
近日,官方還上線了“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表示,平台將建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問題訴求與反饋機制,幫助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及時反饋問題和解決實際困難。
在地方層面,在4月13日召開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寶宗表示,吉林省在確保防疫安全基礎上,穩妥有序、精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溝通協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轉。